桩承式路堤承载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桩承式路堤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桩承式路堤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桩承式路堤的土拱效用 | 第15-19页 |
·桩承式路堤的土工合成材料张拉膜效用 | 第19-20页 |
·桩承式路堤的沉降 | 第20页 |
·桩承式路堤的桩侧负摩阻力 | 第20页 |
·桩承式路堤的数值分析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桩承式路堤分析模型与解答 | 第24-42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桩承式路堤桩帽顶以上平面土拱模型 | 第25-36页 |
·基本假定 | 第25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25-36页 |
·桩承式路堤桩帽顶以下模型 | 第36-40页 |
·桩及桩间土的弹性分析模型 | 第36-39页 |
·弹性模型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整体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工程实例测试值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 第42-54页 |
·工程实例一测试值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 第42-50页 |
·工程实例一概况 | 第42-44页 |
·试验内容 | 第44-49页 |
·工程实例一测试值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 第49-50页 |
·工程实例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 第50页 |
·工程实例三测试值与理论计算的比较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与经典方法的比较及参数分析 | 第54-74页 |
·引言 | 第54页 |
·已有计算方法的综述和讨论 | 第54-57页 |
·各经典计算公式 | 第54-56页 |
·各计算公式的比较 | 第56-57页 |
·本文方法与各经典方法的比较及参数分析 | 第57-70页 |
·桩间距与路堤高度之比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57-60页 |
·桩长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桩帽置换率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1-64页 |
·桩径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填土高度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桩侧土模量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6-68页 |
·桩体弹性模量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填土模量变化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桩承式路堤的设计建议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