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 | 第12-13页 |
·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复合材料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及失效判据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奇异性的研究 | 第15-17页 |
·界面失效判据的研究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指数 | 第19-38页 |
·横观各向同性纤维和基体模型 | 第19-29页 |
·模型建立和应力奇异性指数推导 | 第19-26页 |
·压入、拔出试件横观各向同性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分析 | 第26-29页 |
·压入试件的应力奇异性 | 第26-28页 |
·拔出试件的应力奇异性 | 第28-29页 |
·各向同性纤维和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基体模型 | 第29-38页 |
·压入试件奇异性 | 第29-33页 |
·奇异性指数推导 | 第29-32页 |
·压入试件的奇异性分析 | 第32-33页 |
·拔出试件奇异性指数 | 第33-38页 |
·奇异性指数公式 | 第33-34页 |
·拔出试件的奇异性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三章 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和脱粘位置的实验研究 | 第38-60页 |
·实验设计及模型制作 | 第38-44页 |
·实验设计 | 第38-41页 |
·试件尺寸及形状 | 第38-40页 |
·试件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指数 | 第40-41页 |
·试件制作 | 第41-44页 |
·材料浇注 | 第41-43页 |
·试件的粘接 | 第43-44页 |
·光弹实验 | 第44-53页 |
·实验原理与设备 | 第44-45页 |
·光弹实验的原理 | 第44页 |
·实验仪器与加载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实施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9页 |
·界面应力的实验与数值结果比较 | 第49-5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破坏实验 | 第53-60页 |
·实验仪器及加载设备 | 第53页 |
·实验实施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初始脱粘位置 | 第56-57页 |
·界面粘结性能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A 横观各向同性模型的界面应力奇异性指数公式系数 | 第66-80页 |
附录B 压入实验界面应力奇异性指数公式系数 | 第80-82页 |
附录C 拔出实验界面应力奇异性指数公式系数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