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互联网备选接口协议和网络功能配置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从不同的视角看互联网面临的挑战第11-3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从传送网的视角看IP业务优化第12-17页
  1.2.1 IP业务流量的不对称性第12-13页
  1.2.2 IP业务流量的不均衡性第13-14页
  1.2.3 IP业务质量保证第14-16页
  1.2.4 对轻载设计的优化第16-17页
 1.3 从公路网的视角看IP QoS第17-24页
  1.3.1 IP QoS问题溯源第18-21页
  1.3.2 实用化的IP QoS技术分析第21-23页
  1.3.3 公路网对IP QoS下一步研究的启示第23-24页
 1.4 移动互联网的挑战第24-32页
  1.4.1 移动互联网场景和相关概念第24-27页
  1.4.2 目前的方法第27-31页
  1.4.3 讨论第31-32页
 1.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第2章 适应动态IP流量的方法第37-47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多路径方法第38-40页
 2.3 流量工程方法第40-41页
 2.4 两跳路由方法(VLB方法)第41-45页
  2.4.1 一个简单的模型第41-42页
  2.4.2 更一般的情况第42-43页
  2.4.3 两跳路由方法的实现问题第43-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第3章 互联网备选接口协议第47-80页
 3.1 备选接口协议(AIP)简介第47-49页
  3.1.1 AIP基本思路第47页
  3.1.2 一个简单的例子第47-49页
 3.2 AIP协议设计要求第49-50页
 3.3 协议关键问题分析第50-51页
 3.4 备选接口的关联第51-68页
  3.4.1 构建备选接口表第52-63页
  3.4.2 备选接口的计算第63-65页
  3.4.3 选择被偏射的流量和备选接口第65-66页
  3.4.4 其他需要考虑问题第66-68页
 3.5 备选接口协议描述第68-71页
 3.6 仿真和性能分析第71-76页
 3.7 讨论第76-78页
  3.7.1 备选接口协议(AIP)协议的特点第76-77页
  3.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7页
  3.7.3 寻址与转发分离第77-78页
 3.8 小结第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4章 网络功能配置与可演进的互联网架构第80-97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互联网的架构问题第80-85页
  4.2.1 什么是架构?第80-81页
  4.2.2 历史的经验第81-83页
  4.2.3 当前的问题第83-84页
  4.2.4 未来的预测第84-85页
 4.3 目前的研究概况第85-86页
  4.3.1 相关研究项目第85-86页
  4.3.2 研究方向的选择(基本的研究方法)第86页
 4.4 功能重组和“边缘到边缘”准则第86-91页
  4.4.1 功能重组第87-89页
  4.4.2 “边缘到边缘”准则第89-90页
  4.4.3 可扩展性与演进能力第90-91页
 4.5 讨论第91-95页
  4.5.1 IP网和自动交换光传送网的结合第91-92页
  4.5.2 主机移动性管理问题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缩略语表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监理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下一篇:水泥基胶凝材料自收缩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