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典型区域空气污染物的航空测量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22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各种大气污染物观测手段的比较 | 第9-12页 |
| ·航空测量在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云的观测 | 第12页 |
| ·大气微量组分的观测 | 第12-13页 |
| ·沙尘暴的观测 | 第13页 |
| ·国内外航空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国外航空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内航空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9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 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22-30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 ·江苏常州概况 | 第22页 |
| ·湖北宜昌概况 | 第22-23页 |
| ·四川成都概况 | 第23页 |
| ·机型、飞行方式和飞行路线的确定 | 第23-30页 |
| ·飞机机型和航速的确定 | 第23页 |
| ·飞行方式和主要飞行线路的确定 | 第23页 |
| ·样品采集和记录系统集成 | 第23-26页 |
| ·大气颗粒物样品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地面同步观测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3. 长江流域气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55页 |
| ·长江流域气态污染物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30-40页 |
| ·长江流域气态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0-49页 |
| ·SO_2、NOx和 CO的垂直分布 | 第40-41页 |
| ·O_3的垂直分布 | 第41-42页 |
| ·NO的垂直分布 | 第42-49页 |
| ·转场飞行时观测结果的讨论 | 第49-51页 |
| ·本次航测与国内外其它飞行结果的比较 | 第51-53页 |
| ·与国内飞行结果比较 | 第51页 |
| ·与国外飞行结果比较 | 第51-53页 |
| ·气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53-55页 |
| ·各次航测气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53-54页 |
| ·不同高度气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54-55页 |
| 4. 长江流域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 第55-77页 |
|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结果和讨论 | 第55-57页 |
| ·大气颗粒物离子浓度的结果和讨论 | 第57-65页 |
| ·大气颗粒物的离子成分 | 第57-61页 |
| ·大气颗粒物离子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5页 |
| ·大气颗粒物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的结果和讨论 | 第65-67页 |
| ·大气颗粒物元素浓度的结果和讨论 | 第67-72页 |
| ·大气颗粒物元素浓度 | 第67-72页 |
| ·S元素和SO_4~(2-)离子的相关关系 | 第72页 |
| ·大气颗粒物 OC和 EC浓度的结果和讨论 | 第72-77页 |
| 5. 结论 | 第77-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