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论 | 第1页 |
贰、文献回顾 | 第8-11页 |
一、从服装学、服装社会学、文化研究角度看服装 | 第8-10页 |
二、校服的历史研究也为校服的历时性观察提供了依据 | 第10-11页 |
叁、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校服 | 第11-12页 |
2、校服的意义 | 第12页 |
3、校服的实施或推行 | 第12页 |
4、校服问题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及范围 | 第12-13页 |
三、资料来源和限制 | 第13页 |
四、研究理论框架 | 第13-14页 |
肆、分析与阐释 | 第14-71页 |
一、校服的意义追问 | 第14-18页 |
1、校服出现的记录 | 第14-16页 |
2、原国家教委[1993]38号文件中校服意义的表述 | 第16-17页 |
3、对原国家教委[1993]38号文件中校服意义表述的分析 | 第17-18页 |
二、推行中校服意义的背离 | 第18-44页 |
1、对原国家教委[1993]38号文件关于校服推行意见的分析 | 第18-19页 |
2、指导意见变为指令 | 第19-23页 |
3、校服推行者——校长的权力 | 第23-24页 |
4、校服市场的公平原则被破坏了 | 第24-28页 |
5、校服问题 | 第28-40页 |
6、校服意义的背离 | 第40-44页 |
三、校服意义的重塑和再问 | 第44-71页 |
1、官方新文件 | 第45-51页 |
2、实施的新举措 | 第51-59页 |
3、再看校服问题 | 第59-69页 |
4、校服意义的再问 | 第69-71页 |
伍、结论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一、关于校服的官方文件 | 第76-105页 |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 教备[1993]38 号 | 第76-77页 |
辽宁省教育委员会 辽教委通字[1993]38 号 | 第77-79页 |
葫芦岛市教育委员会(通知) 葫教通字[1998]34 号 | 第79-80页 |
武进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武教勤(2000) 3号 | 第80-81页 |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2001]直68号) | 第81-82页 |
青岛市教育局文件 青教字[2002]44 号 | 第82-86页 |
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文件 青教办字[2005]33 号 | 第86-89页 |
深圳市教育局文件 深教[2003]83 号 | 第89-90页 |
深圳市教育局行风整改情况汇报 | 第90-91页 |
江都市教育局文件 江教[2003] 102 号 | 第91-92页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京教办[2003]19 号 | 第92-94页 |
北京市学生装中心文件 京学装[2004]3号 | 第94-96页 |
十堰市加强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穿着管理的通知 | 第96-97页 |
淄博市教育局文件 淄教教服服字[2005]4号 | 第97-98页 |
辽阳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 | 第98-99页 |
巴中市监察局、教育局、工商局、物价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通知 | 第99-100页 |
平昌县教育局文件 平教勤[2005]28 号 | 第100-102页 |
附:巴中市物价局 巴中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生装价格管理的通知厦门市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管理办法通知 | 第102-103页 |
象山县教育局文件 象教勤[2006]1号 | 第103-104页 |
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文件 吉丰教发[2006]9号 | 第104-105页 |
二、关于中学校服的调查统计 | 第105-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