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太赫兹辐射的特性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太赫兹辐射的特性 | 第11-12页 |
·太赫兹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异向介质特性及其应用 | 第13-15页 |
·异向介质调制器 | 第14页 |
·异向介质吸收器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论文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异向介质的理论依据与电磁特性 | 第17-27页 |
·异向介质等效介电常数与磁导率的推导 | 第17-21页 |
·负等效介电常数的推导理论 | 第17-19页 |
·负等效磁导率的推导理论 | 第19-21页 |
·异向介质电磁参数的推导理论 | 第21-24页 |
·异向介质RLC 等效模型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异向介质透射特性的研究 | 第27-45页 |
·开口谐振环SRR 共振特性的研究 | 第27-37页 |
·开口缝隙g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开口的宽度c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线条宽度d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谐振环边长b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整个单元的边长a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衬底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cut-wire 谐振结构的研究 | 第37-40页 |
·长度ay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8页 |
·宽w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纵向线条间的缝隙(Gap)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线条之间的距离d 对共振特性的影响 | 第40页 |
·异向介质调制器 | 第40-44页 |
·Gap 短路实现调制 | 第41-42页 |
·改变极化方式实现调制 | 第42-43页 |
·改变顶层金属电导率实现调制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异向介质的制备与透射特性测试 | 第45-62页 |
·异向介质的制备 | 第45-49页 |
·样品的透射谱测量及分析 | 第49-54页 |
·单共振峰异向介质的透射谱测试及分析 | 第49-51页 |
·双共振峰异向介质的透射谱测试及分析 | 第51-52页 |
·Cut-wire 结构异向介质的透射测试 | 第52-54页 |
·异向介质太赫兹调制器实验 | 第54-60页 |
·双频异向介质调制特性测试及分析 | 第54-55页 |
·不同极化方式的调制特性 | 第55-56页 |
·宽频cut-wires 结构异向介质调制特性测试及分析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几种类型的异向介质吸收器的研究 | 第62-77页 |
·理论推导 | 第62-64页 |
·宽频吸收器研究 | 第64-71页 |
·影响吸收器带宽的因素 | 第65-69页 |
·双峰叠加法扩展带宽 | 第69-71页 |
·集中吸收型吸收器研究 | 第71-76页 |
·设计与实验 | 第71-73页 |
·集中型吸收器吸收特性分析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