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谜一样的栗原小荻 | 第9-12页 |
第一节 何姓何名 | 第9页 |
第二节 何族何宗 | 第9-10页 |
第三节 诗论家与作家本人的“同谋”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刺猬的面目——栗原小荻文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概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较量的姿态 | 第13-16页 |
(一) 开拓时期”“新史时期”“跨代时期”说 | 第13-15页 |
(二) 文学“领主”说 | 第15页 |
(三) “诗坛三原色”说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个人英雄情结 | 第16-18页 |
第四节 “泛少数民族”立场 | 第18-23页 |
(一) 血缘的羁绊 | 第19页 |
(二) 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激赏 | 第19-21页 |
(三) 二元对立的悖论 | 第21-23页 |
第五节 诺贝尔吊诡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南国的候鸟——栗原小荻的诗歌 | 第25-43页 |
第一节 创作历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可感与直观——栗原小荻短诗的形象性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水、马、王——栗原小荻短诗的意象 | 第30-32页 |
(一) 水意象 | 第30页 |
(二) 马意象 | 第30-31页 |
(三) 先王意象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物后的理念——栗原小荻短诗的象征 | 第32-35页 |
(一) 物象征物 | 第32-34页 |
(二) 物象征人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忧患与关爱——栗原小荻短诗的焦点 | 第35-37页 |
第六节 影视剧诗《血虹》 | 第37-43页 |
(一) 杂糅的“互换”世界 | 第37-39页 |
(二) “相依又相异”的哲学思考 | 第39-40页 |
(三) 多元文化结构的谎言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母语”之辩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剪不断脐带的婴儿吉狄马加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从“apkup vyt vy”到“阿库乌雾”再到“罗庆春” | 第45-47页 |
第三节 语言的暴力与英雄的挑战 | 第47-50页 |
第四节 母语之辩 | 第50-54页 |
结语 我们是否应该倾听栗原小荻 | 第54-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