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度量与管理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图表索引第8-12页
导言第12-1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一、研究目的第13页
  二、理论意义第13页
  三、现实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工具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页
  二、研究工具第14-15页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框架第15-16页
  一、研究范围第15页
  二、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第18-35页
 第一节 有关信用风险成因的文献第18-23页
  一、国外有关信用风险成因的文献第18-21页
  二、国内有关信用风险成因的文献第21-23页
 第二节 有关信用风险度量的技术与方法第23-35页
  一、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技术方法第23-33页
  二、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第33-35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形式第35-44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第35-36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第36-38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第38-44页
  一、贷款的期限分布结构不合理第38-39页
  二、贷款的所有制分布结构不合理第39-41页
  三、贷款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第41-44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第44-53页
 第一节 经济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第44-47页
  一、商业银行内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第44-46页
  二、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第46-47页
  三、对待预算软约束问题的态度问题第47页
 第二节 融资体制与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第47-48页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第48-51页
  一、银行信用制度不健全第49页
  二、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第49-51页
  三、奖罚机制未得到真正有效实施第51页
  四、社会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不健全第51页
 第四节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第51-53页
  一、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第51页
  二、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评级结果欠科学第51-52页
  三、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数据严重缺乏第52页
  四、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落后第52-53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第53-66页
 第一节 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必要性第53-55页
 第二节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第55-66页
  一、样本的选择第56-57页
  二、指标的选取第57页
  三、对模型的分析第57-59页
  四、实证检验第59-64页
  五、模型研究结论第64-66页
第五章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第66-76页
  第一节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第66-70页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二、对我们的启示第67-68页
   三、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第68-70页
 第二节 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第70-74页
   一、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第71-72页
   二、信用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第72-74页
 第三节 建立与完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建设第74页
 第四节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后记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实验研究
下一篇:健脾渗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