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镍电镀废水生物降解优势菌的筛选与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重金属电镀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 ·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法的特点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5页 |
|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含镍电镀废水来源及对环境危害 | 第17页 |
| ·含镍电镀废水国内外净化处理技术现状 | 第17-19页 |
| ·晶析法 | 第18页 |
| ·离子交换吸附法 | 第18页 |
| ·电解法 | 第18-19页 |
| ·膜分离法 | 第19页 |
| ·生物法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设计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 ·实验材料、设备 | 第21-22页 |
| ·菌种来源 | 第21页 |
| ·普通培养基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 ·菌种的驯化、分离和纯化 | 第22-23页 |
| ·菌液的制备 | 第23页 |
| ·含镍电镀废水降解特性试验 | 第23-24页 |
|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 | 第24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菌株对镍的降解率的测试 | 第24-25页 |
| ·镍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 | 第25-28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优势菌去除镍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 | 第30-39页 |
| ·pH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温度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振荡速率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接种量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镍离子的初始浓度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菌株的培养时间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处理时间对镍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机理探讨 | 第39-47页 |
| ·菌株吸附镍的机理研究 | 第39-42页 |
| ·吸附模型 | 第39-40页 |
| ·菌株对不同浓度的Ni~(2+)的吸附 | 第40-42页 |
| ·菌株对镍吸附等温式 | 第42页 |
| ·细菌对镍离子的去除的三种机理 | 第42-44页 |
| ·胞外富集或沉积 | 第42页 |
| ·细胞壁表面吸附或络合 | 第42-43页 |
| ·胞内富集 | 第43-44页 |
| ·基因水平方面的机理研究 | 第44-45页 |
| ·镍的解吸探讨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