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兴起与繁荣 | 第9-13页 |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 第9-11页 |
·身负重任的苏联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 | 第11-13页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立足的土壤 | 第13-22页 |
·社会革命的需要 | 第13-14页 |
·马克思主义学说自身的魅力 | 第14-20页 |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客观性 | 第14-15页 |
·弥赛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俄国文化的契合点 | 第15-16页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第16-18页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第18-20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支点 | 第20-22页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终结 | 第22-40页 |
·马克思主义终结的现实原因 | 第22-27页 |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信念的坍塌 | 第22-24页 |
·苏联哲学的弊病 | 第24-27页 |
·意识形态化与哲学多元化的背离 | 第24-25页 |
·苏联哲学与哲学本性的背离 | 第25-27页 |
·俄国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的分离 | 第27-35页 |
·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批判 | 第27-28页 |
·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批判 | 第28-30页 |
·精神自由与实践自由:俄罗斯宗教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分歧 | 第30-35页 |
·精神的自由 | 第31-33页 |
·实践的自由 | 第33-35页 |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及其文化特征 | 第35-40页 |
·欧亚主义——俄罗斯文化的主流 | 第35-36页 |
·“二律背反”——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 第36-40页 |
第4章 告别中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景 | 第40-52页 |
·马克思主义“去意识形态化” | 第40-41页 |
·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冷静思考 | 第41-52页 |
·作为哲学的否定哲学 | 第41-43页 |
·马克思主义是技术文明的产物 | 第43-45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精神 | 第45-47页 |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乌托邦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1-6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