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导论 | 第13-18页 |
一、本论文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13-16页 |
二、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三、本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42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18-26页 |
(一)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社会保障实质 | 第18-22页 |
(二) 关于未来理想社会中社会保障的预想 | 第22-23页 |
(三) 关于社会保障的一般认识 | 第23-26页 |
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26-31页 |
(一) 将谋求社会保障权同争取阶级解放相联系 | 第26-29页 |
(二) 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价值目标 | 第29-30页 |
(三) 确立了国家为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国家保险模式 | 第30-31页 |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31-42页 |
(一) 毛泽东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31-35页 |
(二) 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35-39页 |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保障的论述 | 第39-40页 |
(四) 十六大以来党关于社会保障指导思想的最新发展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42-68页 |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实践 | 第42-46页 |
(一) 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保障权利而斗争 | 第42-43页 |
(二)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践 | 第43-44页 |
(三)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进行初步实践的评价 | 第44-46页 |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成就及评价 | 第46-53页 |
(一) 社会保障制度初创阶段的主要成就(1949-1957年) | 第46-50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 | 第50-51页 |
(三)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评价 | 第51-53页 |
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探索 | 第53-60页 |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完善时期(1958年-1966年) | 第53-55页 |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8年) | 第55-56页 |
(三) 对这一时期社会保障探索的评价 | 第56-60页 |
四、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问题 | 第60-68页 |
(一) “文革”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1978年-1983年) | 第60-61页 |
(二)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初始阶段(1984年-1993年) | 第61-63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 第63-65页 |
(四)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5-68页 |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 | 第68-87页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 第68-75页 |
(一)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联系 | 第68-70页 |
(二) 社会保障制度在认识上的深化 | 第70-73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 | 第73-75页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前提 | 第75-81页 |
(一) 坚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第75-77页 |
(二) 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 | 第77-80页 |
(三)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 第80-81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 第81-87页 |
(一)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第81-82页 |
(二) 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 第82-84页 |
(三) 实行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活动创造相结合 | 第84-87页 |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建设 | 第87-110页 |
一、构建和谐社会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 第87-91页 |
(一)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背离了社会公平性原则 | 第87-88页 |
(二) 统筹城乡的制度设计旨在从制度上维护公平 | 第88-89页 |
(三) 统筹城乡的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 第89-90页 |
(四)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不等于同一设计 | 第90-91页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第91-98页 |
(一)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面临的问题 | 第91-93页 |
(二) 社会保障法律的适用范围 | 第93-94页 |
(三) 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选择 | 第94-96页 |
(四) 社会保障制度项目与基金 | 第96-98页 |
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制度 | 第98-103页 |
(一) 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定位的再认识 | 第98-100页 |
(二) 政府的社会保障宏观决策职能 | 第100-101页 |
(三) 政府的社会保障组织实施和监督职能 | 第101-103页 |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制度 | 第103-110页 |
(一) “统帐结合”筹集制度模式的运行状况分析 | 第104-105页 |
(二) 制约统帐结合筹集制度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105-108页 |
(三) 实现统帐结合基金筹集制度转换的对策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设 | 第110-139页 |
一、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就业优先政策 | 第110-118页 |
(一) 就业的社会意义 | 第110-113页 |
(二) 就业问题及就业优先政策分析 | 第113-115页 |
(三)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115-118页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城市社会保障政策 | 第118-129页 |
(一) 完善现行社会保险政策结构 | 第118-122页 |
(二) 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政策 | 第122-126页 |
(三) 完善城乡相衔接的社会保险政策 | 第126-129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 第129-139页 |
(一)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 | 第129-134页 |
(二) 农村务农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 | 第134-139页 |
第六章 关于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的评析 | 第139-154页 |
一、西方主要社会保障理论概述及评析 | 第139-147页 |
(一) 西方主要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流派概述 | 第139-146页 |
(二) 对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总体评价 | 第146-147页 |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及借鉴 | 第147-154页 |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原因 | 第147-149页 |
(二)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 第149-151页 |
(三)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借鉴意义 | 第151-154页 |
结束语 展望和谐社会中社会保障的光明前景 | 第154-156页 |
一、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154页 |
二、在时代发展中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 | 第154-155页 |
三、在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上不懈探索、开拓创新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62-163页 |
后记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