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9-11页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缝合带蛇绿岩特征 | 第12-13页 |
·缝合带蛇绿岩构造属性 | 第13-14页 |
·缝合带蛇绿岩上覆岩系 | 第14-15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5-16页 |
·工作量和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工作量 | 第16-17页 |
·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33页 |
·区域地层 | 第19-24页 |
·古生代(Pz) | 第19-21页 |
·中生代(Mz) | 第21-22页 |
·新生代(Kz) | 第22-24页 |
·岩浆岩 | 第24-31页 |
·侵入岩 | 第24-28页 |
·脉岩 | 第28-29页 |
·火山岩 | 第29页 |
·蛇绿岩 | 第29-31页 |
·构造 | 第31-33页 |
第3章 日土酸性侵入岩岩石学特征 | 第33-43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33-34页 |
·研究区内主要侵入岩地质特征 | 第34-36页 |
·主要侵入岩岩相学特征 | 第36-37页 |
·酸性侵入岩同位素年龄 | 第37-43页 |
·锆石特征 | 第37-39页 |
·锆石年代 | 第39-43页 |
第4章 日土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54页 |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9页 |
·常用的岩石化学指数 | 第43-47页 |
·岩石化学的应用研究 | 第47-49页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52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4页 |
第5章 岩石构造环境和岩浆演化初探 | 第54-61页 |
·青藏高原中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 第54页 |
·构造环境分析 | 第54-59页 |
·构造演化 | 第54-57页 |
·构造环境分析 | 第57-59页 |
·岩浆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 | 第59页 |
·岩浆演化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图版说明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