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微带天线的发展 | 第10-11页 |
| 1.3 课题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微带天线理论 | 第13-35页 |
| 2.1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2.1.1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 第13-14页 |
| 2.1.2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2.2 空腔模型理论 | 第14-19页 |
| 2.3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19-35页 |
| 2.3.1 FDTD基本方程 | 第20-24页 |
| 2.3.2 吸收边界条件 | 第24-30页 |
| 2.3.3 激励源的设置 | 第30-32页 |
| 2.3.4 近场和远场的变换 | 第32-35页 |
| 第3章 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 第35-55页 |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 3.2 微带天线尺寸参数的计算 | 第36-39页 |
| 3.2.1 基片材料 | 第36页 |
| 3.2.2 贴片宽度 W的选取 | 第36-37页 |
| 3.2.3 贴片长度 L的确定 | 第37页 |
| 3.2.4 频带宽度 BW | 第37-38页 |
| 3.2.5 馈电方式的选择 | 第38页 |
| 3.2.6 双频微带天线尺寸的估计 | 第38-39页 |
| 3.3 微带天线的分析 | 第39-46页 |
| 3.3.1 FDTD算法的特点 | 第39-40页 |
| 3.3.2 FDTD求解步骤 | 第40-41页 |
| 3.3.3 FDTD计算参数 | 第41页 |
| 3.3.4 FDTD计算过程 | 第41-45页 |
| 3.3.5 FDTD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 3.4 微带天线的仿真 | 第46-51页 |
| 3.4.1 HFSS仿真软件简介 | 第46页 |
| 3.4.2 Ansoft HFSS仿真步骤 | 第46-48页 |
| 3.4.3 Ansoft HFSS仿真结果 | 第48-51页 |
| 3.5 微带天线的加工测试 | 第51-55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