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前言 | 第13-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14-15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5页 |
·研究内容、路线与创新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路线与创新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湿地科学研究进展 | 第18-52页 |
·湿地的定义 | 第18-21页 |
·湿地分类研究 | 第21-27页 |
·湿地分类的意义 | 第21-22页 |
·湿地分类的方法 | 第22-27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 | 第27-42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研究 | 第28-31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过程(营养元素生物化学循环)研究 | 第31-37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过程(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研究 | 第37-42页 |
·湿地退化研究 | 第42-46页 |
·湿地退化的原因 | 第42-43页 |
·在湿地退化过程研究中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 第43-46页 |
·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研究 | 第46-50页 |
·我国湿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 第50-52页 |
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 第52-72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发育和演化 | 第52-62页 |
·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形成发育的自然因素 | 第52-58页 |
·影响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形成发育的人为因素 | 第58-59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发育、演化模式 | 第59-62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 第62-71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划分的依据 | 第62-63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系统 | 第63-71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分布 | 第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4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资源、环境功能 | 第72-94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72-76页 |
·生物多样性水平高 | 第72-76页 |
·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76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76-87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 第76-77页 |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77-87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 第87-93页 |
·资源功能 | 第87-90页 |
·生态环境功能 | 第90-92页 |
·社会功能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5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 第94-112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 | 第94-103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初级生产力的计算与测定 | 第94-100页 |
·莱州湾南岸潮上带湿地初级生产过程的年际变化 | 第100-101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初级生产过程中湿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 第101-103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过程 | 第103-107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C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 第103-104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N、P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 第104-107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过程 | 第107-110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水量输入 | 第107-109页 |
·莱州湾南岸湿地水量的输出 | 第109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水文过程特征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6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 | 第112-150页 |
·湿地退化 | 第112-113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因素的分析 | 第113-125页 |
·围垦 | 第114-116页 |
·过度捕捞 | 第116页 |
·污染 | 第116-118页 |
·水资源超量开采利用与地下咸、卤水入侵 | 第118-122页 |
·气候变化 | 第122-123页 |
·海面变化 | 第123-124页 |
·风暴潮与海岸侵蚀 | 第124-125页 |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的过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5-147页 |
·滨海湿地退化的物理方面 | 第125-139页 |
·滨海湿地退化的生物方面 | 第139-146页 |
·滨海湿地退化的化学方面 | 第146-147页 |
·莱州湾南岸各类湿地退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147-148页 |
·不同湿地类型的退化过程具有高度相关性 | 第147页 |
·湿地的物理退化过程、生物退化过程和化学退化过程的相关性 | 第147-148页 |
·湿地退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能带来的其他危害 | 第148页 |
·小结 | 第148-150页 |
7 莱州湾南岸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 | 第150-183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概念 | 第150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基础 | 第150-152页 |
·自我设计理论和设计理论 | 第150-152页 |
·演替理论 | 第152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原则、方法和目标 | 第152-158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原则 | 第152-156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方法和过程 | 第156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目标 | 第156-158页 |
·莱州湾南岸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措施 | 第158-181页 |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 第158-167页 |
·莱州湾南岸退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的管理措施 | 第167-181页 |
·小结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4页 |
致谢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