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合作教学的一般理论 | 第12-17页 |
(一) 合作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合作的涵义 | 第12页 |
2、合作教学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群体动力理论 | 第13-14页 |
2、动机理论 | 第14-15页 |
(三) 合作教学的特点 | 第15-17页 |
1、小规模混合编组 | 第15页 |
2、组内积极互赖 | 第15-16页 |
3、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评价体系 | 第16-17页 |
二、合作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第17-20页 |
(一) 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 第17页 |
(二) 合作教学有利于丰富德育内容,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 第17-18页 |
(三) 合作教学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知与信”的矛盾 | 第18-19页 |
(四) 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 第19页 |
(五) 合作教学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个体的忽视 | 第19-20页 |
三、合作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第20-32页 |
(一) 合作教学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 | 第20-24页 |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 | 第20-22页 |
2、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 | 第22-24页 |
3、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 第24页 |
(二) 合作教学的基本环节 | 第24-28页 |
1、情境的利用与创设 | 第24-26页 |
2、集体讲授 | 第26页 |
3、小组活动 | 第26-27页 |
4、反馈评价 | 第27-28页 |
(三) 合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实施 | 第28-32页 |
1、课前合作,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 第28-29页 |
2、课内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第29-31页 |
3、课外合作,拓展延伸 | 第31-32页 |
4、课后合作,巩固提高 | 第32页 |
四、合作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要求 | 第32-38页 |
(一) 合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32-36页 |
1、教师是合作者 | 第32-34页 |
2、教师是激励者 | 第34页 |
3、教师是细心的经营者 | 第34-35页 |
4、教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设计者 | 第35页 |
5、教师是积极的旁观者 | 第35-36页 |
(二) 合作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 第36-37页 |
1、互动观 | 第36-37页 |
2、评价观 | 第37页 |
(三)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 第37-38页 |
1、提高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 | 第37-38页 |
2、调控过于活跃的小组 | 第38页 |
3、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 | 第38页 |
五、合作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还要具备的其他条件 | 第38-41页 |
(一)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 第38-39页 |
(二) 建立恰当有效的评价制度 | 第39页 |
(三) 学校硬件设施的保障 | 第39页 |
(四) 校领导、同事的合作和支持 | 第39-40页 |
(五) 家长、社区的理解与配合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7页 |
附1: 合作态度与合作技能的评价标准 | 第42页 |
附2: 合作教学课例 | 第4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