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2 三维渗流的有限元分析 | 第11-24页 |
| ·渗流有限元法概述 | 第11页 |
| ·渗流基本数学模型 | 第11-13页 |
| ·运动方程 | 第12页 |
| ·连续性方程和渗流微分方程 | 第12-13页 |
| ·三维渗流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基本方程 | 第13-14页 |
| ·问题的离散化 | 第14-15页 |
| ·单元形式的选择 | 第15页 |
| ·四面体等参单元的有限元计算公式 | 第15-22页 |
| ·结点四面体单元的形函数 | 第15-17页 |
| ·等参变换 | 第17-18页 |
| ·单元渗透矩阵和右端项的计算 | 第18-19页 |
| ·整体渗透矩阵和右端项的合成 | 第19-20页 |
| ·系数矩阵的存取方式和方程组的求解 | 第20-21页 |
| ·相关渗透物理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 ·无压渗流自由面的计算 | 第22-24页 |
| 3 有限元网格误差分析及尺度调整 | 第24-27页 |
| ·概述 | 第24-25页 |
| ·渗流有限元网格误差分析及尺度调整 | 第25-27页 |
| 4 炳灵水电站上游围堰工程概况及计算内容 | 第27-33页 |
| ·初步拟定的防渗方案 | 第29页 |
| ·计算内容 | 第29-33页 |
| 5 炳灵水电站上游围堰有限元网格离散及计算边界条件 | 第33-3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坐标系 | 第33页 |
| ·有限元网格 | 第33-34页 |
| ·有限元渗流计算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有限元渗流计算材料参数 | 第34-36页 |
| 6 炳灵水电站上游围堰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成果分析 | 第36-46页 |
| ·第一阶段渗流计算成果 | 第36-40页 |
| ·无防渗措施的渗流计算成果(工况一) | 第36页 |
| ·河床设置防渗措施的渗流计算成果(工况二) | 第36-37页 |
| ·河床和松动体均设置防渗措施的渗流计算成果(工况三) | 第37-38页 |
| ·松动体渗透系数的敏感性分析计算成果 | 第38页 |
| ·防渗墙防渗范围的敏感性分析(工况四~工况六) | 第38-39页 |
| ·松动体防渗墙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工况七) | 第39-40页 |
| ·第二阶段渗流计算成果 | 第40-46页 |
| ·设计防渗方案的渗流计算成果 | 第41-42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深度的优化分析 | 第42-43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宽度的优化分析(缩进5m) | 第43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宽度的优化分析(缩进28m) | 第43-44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的灌浆排数的优化分析 | 第44页 |
| ·右岸松动体不防渗的渗流计算成果 | 第44-46页 |
| 7 炳灵水电站上游围堰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成果附图 | 第46-68页 |
| ·设计防渗方案的渗流计算成果 | 第46-50页 |
| ·右岸帏幕防渗深度的优化分析渗流成果 | 第50-55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的宽度进行优化分析(缩进5m) | 第55-59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的宽度进行优化分析(缩进28m) | 第59-64页 |
| ·右岸松动体防渗帏幕的灌浆排数的优化分析的渗流成果 | 第64-68页 |
| 8 结束语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