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基础理论论文--电磁场理论的应用论文

遗传算法及其应用于电磁装置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遗传算法简介第11-17页
  1-1-1 遗传算法的起源和发展第11-13页
  1-1-2 遗传算法的特点第13页
  1-1-3 遗传算法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 遗传算法在电磁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第18-21页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第21-38页
 §2-1 标准遗传算法第21-25页
  2-1-1 标准遗传算法的具体操作第21-24页
  2-1-2 标准遗传算法的运算步骤第24-25页
 §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5-28页
  2-2-1 模式定理第25-26页
  2-2-2 积木块假设第26页
  2-2-3 收敛性准则第26-27页
  2-2-4 隐含并行性第27页
  2-2-5 性能评估方法第27-28页
 §2-3 遗传算法的基本方法第28-37页
  2-3-1 制定编码方案第28-32页
  2-3-2 设定适应值函数第32-33页
  2-3-3 设定选择策略第33-34页
  2-3-4 设定交叉和变异操作第34-36页
  2-3-5 选取控制参数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遗传算法的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第38-54页
 §3-1 遗传算法的微观策略第38-45页
  3-1-1 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第38-39页
  3-1-2 自适应群体消亡遗传算法第39-43页
  3-1-3 循环移位遗传算法第43-45页
 §3-2 遗传算法的宏观策略第45-52页
  3-2-1 混合遗传算法(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的基本思想第45-46页
  3-2-2 粒子群算法第46-48页
  3-2-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混合遗传算法第48-49页
  3-2-4 HGAPSO 的性能分析和测试第49-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模型第54-67页
 §4-1 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分类第54-55页
 §4-2 优化算法及其分类第55-58页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第58-62页
  4-3-1 遗传优化的一般过程第58-59页
  4-3-2 遗传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9页
  4-3-3 约束条件的处理第59-62页
 §4-4 电磁继电器优化设计第62-66页
  4-4-1 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62-65页
  4-4-2 优化设计结果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第67-75页
 §5-1 概述第67页
 §5-2 神经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第67-71页
  5-2-1 神经网络简介第67-68页
  5-2-2 学习算法第68-69页
  5-2-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69-71页
 §5-3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优化设计第71-74页
  5-3-1 BP 算法收敛性能分析第71-72页
  5-3-2 遗传优化神经网络权值的一般过程第72页
  5-3-3 遗传优化神经网络的几个主要问题第72-73页
  5-3-4 混合遗传算法应用于神经网络优化设计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优化设计第75-88页
 §6-1 感应加热问题简介第75-77页
  6-1-1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75页
  6-1-2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第75-77页
 §6-2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相关问题简介第77-78页
  6-2-1 感应加热技术的数值仿真第77页
  6-2-2 电磁场分析软件简介第77-78页
 §6-3 三维涡流场和温度场分析第78-83页
  6-3-1 三维涡流场分析第78-81页
  6-3-2 三维温度场分析第81-83页
 §6-4 线圈形状和尺寸对热源分布的影响第83-86页
  6-4-1 线圈形状对热源分布的影响第83-85页
  6-4-2 线圈尺寸对热源分布的影响第85-86页
 §6-5 遗传算法应用于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优化设计第86-87页
 §6-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第88-90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88-89页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制化生产的作业成本及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