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菊科短命植物的生殖生态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一 前言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繁育系统 | 第9-13页 |
·繁殖方式 | 第9-11页 |
·交配系统 | 第11-13页 |
·种子生态学 | 第13-19页 |
·结实与种子萌发 | 第14-16页 |
·果实多态性 | 第16-17页 |
·种子扩散 | 第17-18页 |
·种子大小对后代的影响 | 第18-19页 |
·生殖分配和生活史对策 | 第19-21页 |
三 正文 | 第21-54页 |
1. 形态与物候特征 | 第22-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形态特征 | 第23页 |
·物候特征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2. 繁育特性 | 第26-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花部综合特征 | 第27-29页 |
·交配系统 | 第29-33页 |
·传粉媒介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3. 生物量分配与结实特性 | 第37-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生物量分配动态 | 第38-39页 |
·生殖分配的密度效应 | 第39-44页 |
·结实特性的密度效应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4. 果实形态与扩散机制 | 第46-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果实形态 | 第46-49页 |
·扩散方式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6.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