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柱支承钢筒仓结构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柱支承钢筒仓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0-14页
  §1.2.1 柱支承钢筒仓的研究历史第10-11页
  §1.2.2 欧洲钢结构规范的相关规定第11-13页
  §1.2.3 柱支承钢筒仓研究的最新进展第13-14页
 §1.3 壳体结构的初始缺陷敏感性第14-15页
 §1.4 壳体屈曲试验的历史与现状第15-16页
  §1.4.1 模型的制作方法第15页
  §1.4.2 缺陷测量技术第15-16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试验模型与试验装置的建立第18-30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试验模型与装置的总体情况第18-22页
  §2.2.1 概述第18-19页
  §2.2.2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19-21页
  §2.2.3 加载方式和支承条件第21页
  §2.2.4 测量的基本思路第21-22页
 §2.3 初始缺陷测量系统的建立第22-25页
  §2.3.1 测量仪器—激光测距仪第22页
  §2.3.2 转动的实现第22-23页
  §2.3.3 直线运动的实现第23-24页
  §2.3.4 数据采集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第24页
  §2.3.5 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第24-25页
 §2.4 测量系统的校准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附录:测量系统驱动控制程序第27-30页
第三章 试验模型的实测初始缺陷及其傅立叶分析第30-40页
 §3.1 概述第30页
 §3.2 试验模型的测量结果第30-31页
 §3.3 壳体缺陷的傅立叶表达第31-33页
 §3.4 傅立叶级数的模态幅值第33页
 §3.5 实测缺陷的一维傅立叶分解第33-36页
 §3.6 实测缺陷的二维傅立叶分解第36-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静力加载试验第40-56页
 §4.1 试验装置第40-41页
 §4.2 加载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第41-42页
  §4.2.1 加载系统第41页
  §4.2.2 数据采集系统第41-42页
 §4.3 材料特性试验第42-43页
 §4.4 测点布置第43-44页
 §4.5 试验结果第44-54页
  §4.5.1 模型一第44-49页
  §4.5.2 模型二第49-54页
 §4.6 破坏模态的测量第54页
 §4.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56-69页
 §5.1 概述第56页
 §5.2 作用于筒仓的散料荷载第56-57页
 §5.3 有限元模型第57-58页
 §5.4 线性分析第58-61页
  §5.4.1 线性应力分析第58-60页
  §5.4.2 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第60-61页
 §5.5 理想结构的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分析第61-63页
  §5.5.1 模型一第61-62页
  §5.5.2 模型二第62-63页
 §5.6 引入实测缺陷的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分析第63-66页
  §5.6.1 模型一第63-65页
  §5.6.2 模型二第65-66页
 §5.7 讨论第66-67页
 §5.8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69-70页
 §6.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财政支出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