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20页 |
第一章 海峡两岸的民商事法律冲突 | 第20-54页 |
第一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生 | 第20-30页 |
第二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性质 | 第30-35页 |
第三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特点 | 第35-46页 |
第四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解决 | 第46-54页 |
第二章 海峡两岸冲突法立法的演进 | 第54-88页 |
第一节 1949 年以前的冲突法立法 | 第54-68页 |
第二节 1949 年以后的冲突法立法 | 第68-88页 |
第三章 海峡两岸冲突法制度论 | 第88-172页 |
第一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中的识别 | 第88-102页 |
第二节 禁止法律规避与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解决 | 第102-120页 |
第三节 公共秩序保留与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解决 | 第120-144页 |
第四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中的反致制度 | 第144-158页 |
第五节 海峡两岸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外国(法域)法的适用与查明 | 第158-172页 |
第四章 海峡两岸冲突法适用论 | 第172-274页 |
第一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属人法原则的适用 | 第172-194页 |
第二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行为地法原则的适用 | 第194-212页 |
第三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 | 第212-228页 |
第四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 第228-252页 |
第五节 海峡两岸冲突法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 | 第252-274页 |
第五章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协调与解决思路的再梳理 | 第274-295页 |
第一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协调与解决的基本原则 | 第274-278页 |
第二节 海峡两岸相互承认对方法律的理论基础 | 第278-284页 |
第三节 宪法与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协调与解决 | 第284-287页 |
第四节 海峡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协调与解决的其他方式 | 第287-295页 |
尾论 | 第295-297页 |
参考文献 | 第297-3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