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前言 | 第1-34页 |
1 植物多胚(苗)概况及无融合生殖研究的现状 | 第10-24页 |
·植物多胚(苗)概况 | 第10-11页 |
·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的现状 | 第11-24页 |
2 染色体制片技术和同工酶技术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概况 | 第24-27页 |
·植物制片技术 | 第24页 |
·同工酶和同工酶分析在无融合生殖鉴定上的应用 | 第24-27页 |
3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无融合生殖上的应用 | 第27-31页 |
·SSR分子标记技术 | 第27-30页 |
·SSR技术在咖啡遗传育种及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5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Ⅱ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35页 |
·染色体制片试剂 | 第34页 |
·POD同工酶分析试剂 | 第34页 |
·DNA提取试剂 | 第34页 |
·PCR试剂 | 第34-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咖啡多胚现象和多胚苗形态发育观察 | 第35-36页 |
·咖啡多胚的遗传分析 | 第36-42页 |
·去雄处理 | 第36-37页 |
·细胞学染色体制片技术 | 第37页 |
·POD同工酶分析技术 | 第37-38页 |
·SSR分子标记技术 | 第38-42页 |
·SSR分析群体的构建 | 第38页 |
·咖啡品种材料的选定 | 第38页 |
·咖啡自然结实多胚豆的筛选与多胚苗的培育 | 第38页 |
·咖啡品种间杂交及杂交果多胚豆的筛选和多胚苗培育 | 第38页 |
·杂种3x材料种子胚乳的获取及种胚离体再生苗培养 | 第38页 |
·咖啡DNA提取 | 第38-40页 |
·CTAB法提取 | 第38-39页 |
·DNA纯化 | 第39页 |
·DNA质量检测 | 第39-40页 |
·咖啡SSR扩增反应 | 第40-42页 |
·引物序列与合成 | 第40页 |
·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 第40-41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成像 | 第41-42页 |
·咖啡多胚及无融合生殖种质的筛选 | 第42-43页 |
·咖啡果实及种子性状的观察 | 第42页 |
·去雄处理 | 第42页 |
·人工授粉 | 第42页 |
·杂种3x材料生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 第42-43页 |
Ⅲ 结果与分析 | 第43-70页 |
1 咖啡多胚现象和多胚苗生长发育观察 | 第43-48页 |
·多胚现象观察结果 | 第43页 |
·多胚豆中胚的形态与着生位置 | 第43-45页 |
·多胚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 第45-48页 |
2 咖啡多胚(苗)的遗传分析 | 第48-61页 |
·咖啡去雄处理果实发育观察 | 第48-49页 |
·咖啡双胚及双胚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细胞学观察 | 第49-52页 |
·咖啡多胚苗POD同工酶分析 | 第52-54页 |
·叶片样品采集部位的确定 | 第52页 |
·咖啡中粒种同品种不同单株POD同工酶分析 | 第52-53页 |
·咖啡中粒种不同品种(品系)POD同工酶分析 | 第53页 |
·咖啡中粒种双胚苗POD同工酶初步分析 | 第53-54页 |
·咖啡多胚材料SSR分析 | 第54-61页 |
·SSR分析群体的构建 | 第54页 |
·咖啡植物总DNA提取 | 第54-55页 |
·咖啡多胚材料的SSR分析 | 第55-61页 |
·供试咖啡品种SSR指纹构建以及11对引物的实用性分析 | 第55-58页 |
·咖啡品种间杂交F1单、多胚苗SSR分析 | 第58-60页 |
·小粒种品种间杂交F1单、多胚苗SSR分析 | 第58-59页 |
·中粒种品种间杂交F1单、多胚苗SSR分析 | 第59-60页 |
·咖啡自然结实多胚苗的SSR分析 | 第60-61页 |
3 咖啡多胚及无融合生殖种质的筛选 | 第61-70页 |
·咖啡果实及种子性状观察与多胚种质筛选 | 第61-65页 |
·去雄处理筛选无融合生殖种质 | 第65-66页 |
·人工授粉对咖啡多胚率影响的初步探讨 | 第66-67页 |
·杂种3x材料生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 第67-70页 |
Ⅳ 讨论 | 第70-76页 |
Ⅴ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附表 | 第85-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版图 | 第97-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