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纳米通道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生物性纳米通道技术 | 第10-13页 |
·材料性纳米通道技术 | 第13-15页 |
·环境污染问题与环境中残留农药的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上海世博会与环境保护问题 | 第16-17页 |
·环境中残留农药的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光纤技术的研究近况 | 第19-21页 |
·光纤及光纤的分类 | 第19-20页 |
·光纤的应用 | 第20-21页 |
·本文构思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金纳米通道的制备 | 第22-26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制备金纳米通道的步骤 | 第24页 |
·制备金纳米通道的原理 | 第24-25页 |
·金纳米通道的表征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纳米通道分离检测上海市环境水样中的阿特拉津 | 第26-67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实验原理 | 第27页 |
·实验方法与条件 | 第27-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65页 |
·经预处理后的实际水样的色谱情况 | 第30-31页 |
·上海市各区县,长江入海口等20 个区域中阿特拉津的测试结果 | 第3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紫外光谱法与光纤耦合技术在线分离检测环境水样中残留的阿特拉津 | 第67-76页 |
·前言 | 第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7-7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7-68页 |
·实验原理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耦合器件与其他紫外光谱仪的测试比较 | 第71页 |
·分别测试不同浓度的标准阿特拉津和百草枯(未过纳米通道)的结果比较 | 第71-73页 |
·测试一定浓度的标准阿特拉津(过纳米通道后)的结果比较 | 第73-74页 |
·不同类型的仪器测试环境实际水样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阶段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