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

1 导言第1-21页
   ·问题确认与研究意义第10-13页
   ·概念的界定第13-17页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7-21页
2 近代对中学、西学的认识误区——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第21-42页
   ·中学、西学的内涵演变第21-29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导思想第29-33页
   ·新式学堂中的中学与西学(京师同文馆)第33-42页
3 认识误区产生的主要缘由第42-56页
   ·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学范围缩小、内容空疏第42-48页
   ·致用思想的影响――中学、西学范围的窄化第48-52页
   ·政治因素的影响第52-56页
4 中学地位的变化(一)——京师大学堂:中学一息尚存第56-75页
   ·早期办学状况第56-60页
   ·壬寅、癸卯学制第60-65页
   ·中学学科化与科举制的废除第65-70页
   ·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实践第70-75页
5 中学地位的变化(二)——北京大学:学科化后的中学(国学第75-99页
   ·民初的教育改革与经科的废除第75-81页
   ·北京大学的改革――扩充文理第81-92页
   ·国学研究与国学的学科化第92-99页
6 结语与启示第99-103页
   ·认识误区导致了中学的边缘化第99-100页
   ·纠正认识误区,促进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肾癌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下一篇:Galectin-3与Cathepsin-D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