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城市植被分类 | 第11-12页 |
1.2.2 城市植物资源 | 第12-13页 |
1.2.3 城市化对城市植被的影响 | 第13页 |
1.2.4 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 | 第13-14页 |
1.2.5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2.1 调查区域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2 调查内容 | 第18页 |
2.2.3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 | 第18-20页 |
2.2.3.1 种的重要值 | 第18页 |
2.2.3.2 丰富度指数 | 第18-19页 |
2.2.3.3 多样性指数 | 第19页 |
2.2.3.4 均匀度指数 | 第19-20页 |
2.2.4 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0页 |
3.1 武汉市人工植被物种构成分析 | 第21-26页 |
3.1.1 植物科属组成 | 第21-23页 |
3.1.2 植物组成比较分析 | 第23页 |
3.1.3 植物生活型谱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3.1.4 群落外貌特征 | 第24-25页 |
3.1.5 不同结构的群落分布 | 第25-26页 |
3.2 主城区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6-34页 |
3.2.1 不同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26-27页 |
3.2.1.1 丰富度指数比较 | 第26页 |
3.2.1.2 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26-27页 |
3.2.1.3 均匀度指数比较 | 第27页 |
3.2.2 不同结构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3 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8-31页 |
3.2.3.1 乔灌草结构物种多样性 | 第29页 |
3.2.3.2 乔灌结构物种多样性 | 第29-30页 |
3.2.3.3 乔草结构物种多样性 | 第30页 |
3.2.3.4 灌草结构各层物种多样性 | 第30-31页 |
3.2.4 不同地理区域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1-34页 |
3.2.4.1 植物种类分析 | 第31-32页 |
3.2.4.2 不同结构类型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4.3 不同结构各层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 近郊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1 不同结构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34-35页 |
3.3.2 不同结构各层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35页 |
3.4 远郊不同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5-36页 |
3.4.1 不同结构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35-36页 |
3.4.2 不同结构各层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36页 |
3.5 同一结构不同圈层物种多样性比较 | 第36-37页 |
3.6 武汉市人工植被物种多样性评价体系 | 第37-40页 |
3.6.1 不同结构主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3.5.2 人工植被物种多样性评价 | 第38-40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4.2 讨论与建议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表1 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表 | 第48-49页 |
附表2 武汉市人工植被植物名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