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拉格朗日轨迹简介 | 第9-10页 |
| ·有关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计算方法 | 第14-18页 |
| ·资料说明 | 第14页 |
| ·HYSPLIT_4模式介绍 | 第14-15页 |
| ·气块追踪分析法 | 第15-17页 |
| ·不同区域干湿空气块输送贡献率的计算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拉格朗日方法对98年长江流域强降水水汽输送状况的诊断分析 | 第18-33页 |
| ·1998年长江流域降雨雨情 | 第18-20页 |
| ·1998年长江流域强降水水汽输送的拉格朗日轨迹模式模拟 | 第20-32页 |
| ·模式方案设计 | 第20页 |
| ·强降水水汽来源的后向追踪 | 第20-29页 |
| ·不同源地水汽输送贡献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流域夏季水汽输送特征的分析 | 第33-43页 |
| ·模式模拟方案 | 第33页 |
| ·江淮流域夏季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 第33-38页 |
| ·江淮流域夏季水汽来源的逐侯演变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 第43-54页 |
| ·轨迹模拟方案 | 第43-44页 |
| ·江淮流域梅雨期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 第44-49页 |
| ·江淮梅雨期水汽来源的追踪 | 第44-46页 |
| ·不同源地水汽输送贡献 | 第46-49页 |
| ·江淮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 | 第49-53页 |
| ·江淮梅雨异常年的选取 | 第49页 |
| ·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 | 第49-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54-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