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 第1-1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1-14页 |
第三章 集丹公路堑边坡破坏类型及破坏机制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滑坡 | 第14-19页 |
第二节 崩塌 | 第19-22页 |
第三节 碎石土塑流型破坏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研究区边坡破坏稳定性分析 | 第24-43页 |
第一节 K6+606-k6+705 段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24-28页 |
第二节 K7+580-k7+620 段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28-35页 |
第三节 K7+920-k8+224 段楔形体稳定性分析 | 第35-43页 |
第五章 集丹公路路堑边坡治理设计 | 第43-58页 |
第一节 K6+606-k6+705 段滑坡治理设计 | 第43-46页 |
第二节 K7+580-k7+620 段滑坡治理设计 | 第46-50页 |
第三节 楔形体破坏治理设计 | 第50-52页 |
第四节 坠落式崩塌治理设计 | 第52-55页 |
第五节 松散岩体塌落治理设计 | 第55页 |
第六节 塑流型破坏治理设计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摘要 | 第62-64页 |
Abstract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