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泵站防裂技术研究与实践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 裂缝控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2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裂缝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6-41页 |
2.1 结构物裂缝的基本概念 | 第16-23页 |
2.2 混凝土的抗裂原理 | 第23-27页 |
2.3 泵站温度应力分析计算理论方法 | 第27-37页 |
2.4 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原理 | 第37-39页 |
2.5 泵站温度反分析和施工预测理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裂缝的检查和处理技术 | 第41-45页 |
3.1 裂缝的检查方法 | 第41-42页 |
3.2 裂缝处理方法简介 | 第42-43页 |
3.3 裂缝修补工艺 | 第43-44页 |
3.4 裂缝处理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大型泵站防裂限裂预防措施 | 第45-65页 |
4.1 工程设计方面措施 | 第45-52页 |
4.2 原材料选用方面措施 | 第52-56页 |
4.3 混凝土施工方面措施 | 第56-59页 |
4.4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 第59-65页 |
第五章 淮阴二站工程防裂限裂措施的实践 | 第65-95页 |
5.1 淮阴二站工程概述 | 第65-69页 |
5.2 裂缝分布、发展及分类 | 第69-73页 |
5.3 裂缝成因定性分析 | 第73-76页 |
5.4 三维有限元温度应力仿真计算分析 | 第76-89页 |
5.5 利用三维动态仿真计算结果,指导设计、施工 | 第89-90页 |
5.6 淮阴二站进水流道裂缝处理 | 第90-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结论 | 第95-96页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