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植物挥发性萜类物质的分类 | 第15页 |
·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功能 | 第15-17页 |
·花中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功能 | 第17页 |
·叶中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功能 | 第17页 |
·挥发性萜类物质的释放因素 | 第17-20页 |
·花香中萜类物质的释放因素 | 第17-19页 |
·叶中与间接防御有关的萜类物质释放因素 | 第19-20页 |
·植物挥发性萜类物质的合成 | 第20-23页 |
·挥发性萜类物质的合成途径 | 第20-21页 |
·萜类合成酶 (TPS) | 第21-23页 |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千日红花香挥发性萜类物质的释放与调控 | 第26-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不同品种间花香萜类成分的差异 | 第28-29页 |
·昼夜、光照对千日红花香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29-30页 |
·乙烯抑制剂、水杨酸及茉莉酸对千日红花香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紫藤花香挥发性萜类物质的释放与调控 | 第35-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不同品种间花香萜类成分的差异 | 第36-38页 |
·中国紫藤不同花器官萜类物质的释放 | 第38-40页 |
·昼夜、光照对中国紫藤花香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40-41页 |
·乙烯抑制剂、水杨酸及茉莉酸对中国紫藤花香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胁迫对莎草中萜类物质合成的影响 | 第44-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碎米莎草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萜类物质的释放 | 第46-47页 |
·非生物胁迫对碎米莎草叶中倍半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47-48页 |
·虫害对碎米莎草叶中倍半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48-49页 |
·碎米莎草叶中合成的倍半萜类物质的聚类分析 | 第49页 |
·碎米莎草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效应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胁迫对毛果杨中萜类物质的合成影响与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 第52-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供试材料 | 第52页 |
·研究方法 | 第52-55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不同胁迫对毛果杨挥发性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55-57页 |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毛果杨倍半萜合成酶基因 | 第57-58页 |
·四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处理后的表达 | 第58-59页 |
·四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三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活性分析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江南卷柏中挥发性三萜鲨烯的释放规律及鲨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 第65-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供试材料 | 第65-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6-69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69-70页 |
·数据分析 | 第7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0-78页 |
·各种胁迫对江南卷柏萜类物质释放的影响 | 第70-71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卷柏中鲨烯合成酶基因 | 第71页 |
·酶活性分析 | 第71-72页 |
·江南卷柏鲨烯合成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处理后的表达 | 第72-73页 |
·启动子分析 | 第73页 |
·GFP 亚细胞定位 | 第73-76页 |
·转基因拟南芥信号诱导表型的差异 | 第76-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 第80-84页 |
·种子植物千日红和紫藤中花香萜类物质的释放与调控 | 第80页 |
·种子植物碎米莎草和毛果杨叶中与胁迫防御有关的萜类物质的释放与调控 | 第80页 |
·非种子植物江南卷柏萜类物质的释放与调控 | 第80-81页 |
·五种园林植物挥发性萜类物质合成的比较 | 第81-8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附图 | 第91-96页 |
缩略词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