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GS豫麦10号育种者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9页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应用形式的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第8-14页
     ·中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第8-9页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改革与创新第9-12页
     ·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的比较第12-14页
   ·中国种子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趋势第14-15页
     ·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类别所遵循的原则第14页
     ·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途径第14-15页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第15-17页
     ·育种家种子圃的建立第15页
     ·种子贮藏研究进展第15-16页
     ·育种家种子贮藏试验的研究第16-17页
   ·本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小麦育种者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第19-32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供试材料第19页
     ·试验设计第19页
     ·实验方法第19-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31页
     ·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发芽性状的比较研究第21-26页
     ·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a-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第26-28页
     ·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a+β-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第28-29页
     ·育种者种子萌发期间POD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第29-30页
     ·贮藏时间与育种者种子各活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第30-31页
   ·小结与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小麦育种者种子农艺性状的研究第32-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试验设计第3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间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第32-35页
     ·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期穗粒性状的比较研究第35-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7页
第四章 育种者种子的生产与保存的方法第37-42页
   ·育种者种子贮藏的意义第37页
   ·育种者种子圃的建立第37-38页
   ·育种者种子的生产的方法第38-39页
     ·株行混种法第38页
     ·株系混种法第38页
     ·自交混种法第38-39页
     ·不育系保持混种法第39页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法第39页
   ·育种者种子的保存的方法第39-42页
     ·室内长期保存第39-40页
     ·田间种植保存第40-42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42-43页
   ·结论第42页
   ·讨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水地区碎屑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研究
下一篇:从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看中西法律制度和思想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