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研究历史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33页 |
第一节 松科系统学 | 第16-22页 |
1 松科系统学研究 | 第16-18页 |
2 松属系统学研究 | 第18-20页 |
3 云杉属系统学研究 | 第20-21页 |
4 雪松属系统学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体细胞核型分析 | 第22-27页 |
1 松科各属体细胞核型比较 | 第22-24页 |
2 松属体细胞核型分析 | 第24页 |
3 云杉属体细胞核型分析 | 第24-25页 |
4 雪松属体细胞核型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减数分裂研究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原位杂交 | 第28-31页 |
1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 第28页 |
2 nrDNA在松科植物染色体中的FISH定位 | 第28-31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3页 |
1 松科减数分裂研究 | 第31页 |
2 种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行为 | 第31-32页 |
3 原位杂交与染色体鉴定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松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 第33-54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1 材料采集 | 第33-34页 |
2 染色体制片 | 第34-35页 |
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1 松属 | 第36-44页 |
2 云杉属 | 第44-45页 |
3 雪松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属间和种间差异分析 | 第46-50页 |
1 乔松、北美乔松及其杂交类群 | 第46-48页 |
2 属间差异 | 第48-50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50-54页 |
1 松科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 第50页 |
2 同源染色体臂配对构型与染色体行为比较 | 第50页 |
3 F_1与其双亲在减数分裂行为上的差异 | 第50-51页 |
4 异常分裂现象与同源染色体分化 | 第51页 |
5 松属的进化与减数分裂 | 第51-52页 |
6 易位四价体 | 第52-53页 |
7 雪松减数分裂行为 | 第53-54页 |
第三章 F1的减数分裂过程中rDNA在染色体上的FISH定位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60页 |
1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54-5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4页 |
·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54-55页 |
2 荧光原位杂交 | 第55-60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55-56页 |
·探针的获得与标记 | 第56-57页 |
·PCR扩增 | 第56-57页 |
·探针标记 | 第57页 |
·染色体制片 | 第57页 |
·杂交预处理 | 第57-58页 |
·杂交及杂交后的洗脱 | 第58页 |
·杂交信号的检测 | 第58-60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1 5S rDNA的FISH定位 | 第60页 |
2 18S rDNA的FISH定位 | 第60页 |
3 5S rDNA信号位点与18S rDNA信号位点的分布 | 第60-6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图版 | 第7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 第87-88页 |
附文1 | 第88-105页 |
附文2 | 第105-120页 |
附文3 | 第120-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