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东南坳陷石油地质研究及远景目标评价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5页 |
| 第1章 区域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特征 | 第15-33页 |
| ·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 | 第15页 |
| ·寒武—奥陶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展阶段 | 第15-18页 |
| ·中晚奥陶世弧后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 第18-20页 |
| ·志留—泥盆纪塔东南地区全面隆升遭受剥蚀 | 第20-22页 |
| ·石炭纪塔东南裂谷和被动陆缘复合盆地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 ·二叠纪边缘坳陷和弧后盆地的复合发展阶段 | 第24页 |
| ·晚二叠世—三叠纪塔东南全面隆升期 | 第24-26页 |
| ·侏罗纪塔东南断陷盆地发展期 | 第26-29页 |
| ·白垩纪塔东南局部坳陷发育期 | 第29页 |
| ·新生代塔东南前陆—拉分盆地发展期 | 第29-33页 |
| 第2章 塔东南坳陷地球物理特征 | 第33-40页 |
| ·物性参数特征 | 第33-35页 |
| ·重力异常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 | 第35-37页 |
| ·磁力异常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 | 第37-38页 |
| ·电测深剖面特征特征 | 第38-40页 |
| 第3章 塔东南坳陷地层系统 | 第40-65页 |
| ·区域概况 | 第40-41页 |
| ·塔东南坳陷地震地质统层 | 第41-44页 |
| ·塔东南坳陷地层分布特征 | 第44-62页 |
| ·火山岩及岩浆作用 | 第62-65页 |
| 第4章 塔东南坳陷地质结构特征 | 第65-83页 |
| ·区域结构大剖面分析 | 第65-72页 |
| ·塔东南坳陷地质结构特征 | 第72-73页 |
|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73-83页 |
| 第5章 塔东南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 第83-97页 |
| ·塔东南坳陷的断裂特征 | 第83-84页 |
| ·塔东南地区的主要断裂特征 | 第84-89页 |
| ·塔东南地区的断裂系统 | 第89-90页 |
|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 | 第90-92页 |
| ·塔东南地区走滑构造体系分析 | 第92-97页 |
| 第6章 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 | 第97-109页 |
| ·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分析 | 第97-99页 |
| ·圈闭类型 | 第99-100页 |
| ·构造带及局部构造 | 第100-105页 |
| ·构造活动与油气聚集 | 第105-109页 |
| 第7章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 第109-129页 |
| ·烃源岩 | 第109-120页 |
| ·储集层分析 | 第120-122页 |
| ·盖层条件分析 | 第122-123页 |
| ·储盖组合分析 | 第123-125页 |
| ·圈闭条件分析 | 第125-126页 |
| ·运保条件分析 | 第126页 |
| ·成藏模式预测 | 第126-129页 |
| 第8章 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分析 | 第129-135页 |
| ·含油气系统 | 第129-132页 |
| ·油气资源预测 | 第132-133页 |
| ·勘探方向 | 第133-135页 |
| 结论 | 第135-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4页 |
| 论文发表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