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地方财政论文

促进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结构、拟解决的问题第18-20页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8-19页
  1.3.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9-20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第20-21页
第二章 四川丘陵县域特征及在全省的地位第21-40页
 2.1 丘陵县域自然地理特征第21-23页
 2.2 丘陵县域社会经济特征第23-36页
  2.2.1 人口数量与素质第23-24页
  2.2.2 经济发展水平第24-25页
  2.2.3 经济结构与分布第25-29页
  2.2.4 财政收支与负担第29-30页
  2.2.5 银行存贷差大,项目投资不足第30-31页
  2.2.6 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第31-32页
  2.2.7 基础条件与社会事业发展第32-34页
  2.2.8 体制、机制与发展观念第34-36页
 2.3 丘陵县域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第36-40页
  2.3.1 人口众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心第36页
  2.3.2 经济总量举足轻重,是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第36-37页
  2.3.3 农业发达,是全省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第37-38页
  2.3.4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人力资源供给重要源泉第38页
  2.3.5 潜力巨大,是省域经济增长的新起点第38-40页
第三章 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第40-54页
 3.1 财政政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第40-48页
  3.1.1 理论基础第40-42页
  3.1.2 实证分析第42-46页
  3.1.3 主要方式和手段第46-48页
 3.2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之一第48-49页
 3.3 进行宏观和中观调控——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之二第49-52页
 3.4 协调生态环境、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之三第52-54页
第四章 促进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第54-89页
 4.1 完善县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县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第54-62页
  4.1.1 我省丘陵县财政管理体制现状第54-58页
  4.1.2 现形财政体制弊端第58-60页
  4.1.3 完善财政体制,建立丘陵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第60-62页
 4.2 健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第62-69页
  4.2.1 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持经济的均衡性第63-65页
  4.2.2 改革预算分配方式和预算分配方法,提高财政支持经济的实效性第65-67页
  4.2.3 完善纵向支出政策,加大对丘陵县帮扶力度,提高财政支持经济的可靠性第67-69页
 4.3 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第69-72页
  4.3.1 实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为经济社会事业提供现实的资金保障第69-70页
  4.3.2 构建财政资金调度的区别管理制度,为经济社会事业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第70-72页
 4.4 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制度对丘陵县经济发展的作用第72-76页
  4.4.1 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第72-73页
  4.4.2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促进丘陵县经济发展第73-76页
 4.5 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第76-79页
  4.5.1 四川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76-77页
  4.5.2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措施第77-79页
 4.6 改善县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控机制第79-82页
  4.6.1 改进调控方式,转移调控重点第79-81页
  4.6.2 组合政策工具,优选调控手段第81-82页
 4.7 积极运用财政支农政策,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第82-85页
  4.7.1 财政支农政策是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第82-84页
  4.7.2 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财政政策选择第84-85页
 4.8 建立丘陵县政府债务监管体系第85-89页
  4.8.1 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建立政府债务偿还机制第86页
  4.8.2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加强债务监管化债重要,控制新增债务更为重要第86-87页
  4.8.3 建立化债激励机制,调动丘陵县化解债务的积极性第87-89页
结论第89-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研究的课题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相萃取-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HSE管理体系在BGP公司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