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论文

内皮细胞损伤及增殖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目录第1-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5页
 1.1 血管内皮细胞第9-11页
  1.1.1 血管内皮细胞的一般特性第9-10页
  1.1.2 血管内皮细胞与疾病第10-11页
   1.1.2.1 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第10页
   1.1.2.2 内皮细胞与血栓形成第10页
   1.1.2.3 内皮细胞与氧化损伤第10页
   1.1.2.4 内皮细胞与炎症反应第10-11页
 1.2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第11-14页
  1.2.1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第12-13页
  1.2.2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第13-14页
  1.2.3 p38 激酶第14页
 1.3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第14-16页
  1.3.1 一氧化氮(NO)第14-16页
   1.3.1.1 一氧化氮的产生第15页
   1.3.1.2 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第15-16页
  1.3.2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第16页
 1.4 细胞周期第16-18页
 1.5 细胞粘附分子(CAM)第18页
 1.6 过氧化氢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第18-20页
  1.6.1 活性氧(ROS)第18-19页
  1.6.2 过氧化氢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第19-20页
   1.6.2.1 过氧化氢与MAPK第19页
   1.6.2.2 过氧化氢与NO、NOS第19-20页
   1.6.2.3 过氧化氢与ICAM-1第20页
 1.7 脂多糖(LPS)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第20-21页
  1.7.1 LPS 的分子结构第20页
  1.7.2 LPS 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第20-21页
 1.8 阿魏酸的药理作用第21-23页
  1.8.1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第21-22页
  1.8.2 抗血栓作用第22页
  1.8.3 降血脂作用第22页
  1.8.4 防治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第22-23页
  1.8.5 抗菌、抗病毒作用第23页
  1.8.6 抗突变和防癌作用第23页
 1.9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9.1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9.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阿魏酸对过氧化氢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第25-40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4页
  2.1.1 仪器和试剂第25-28页
  2.1.2 细胞培养第28-29页
   2.1.2.1 配制培养基第28页
   2.1.2.2 细胞的培养和传代第28-29页
   2.1.2.3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第29页
  2.1.3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29-30页
  2.1.4 噻唑兰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第30页
  2.1.5 Griess 试剂法检测NO 含量第30-31页
  2.1.6 总蛋白的提取第31-32页
  2.1.7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第32-34页
  2.1.8 数据处理第3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2.2.1 FA 对H_2O_2 损伤的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第34-35页
  2.2.2 阿魏酸对H_2O_2 损伤的内皮细胞NO 产量的影响第35-36页
  2.2.3 阿魏酸对H_2O_2 损伤内皮细胞NOS 表达的影响第36-37页
  2.2.4 阿魏酸对H_2O_2 损伤内皮细胞MAPK 磷酸化的影响第37-38页
  2.2.5 阿魏酸对H_2O_2 损伤内皮细胞ICAM-1 表达的影响第38-39页
 2.3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LPS 刺激内皮细胞增殖第40-49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页
  3.1.1 仪器和试剂第40页
  3.1.2 蛋白质合成分析第40页
  3.1.3 细胞周期分析第4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2.1 LPS 对内皮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第40-41页
  3.2.2 LPS 对细胞活力影响第41页
  3.2.3 细胞周期分析第41-43页
  3.2.4 LPS 对内皮细胞MAPK 通路的影响第43-44页
  3.2.5 LPS 对内皮细胞NO 产量的影响第44-45页
  3.2.6 LPS 对内皮细胞NOS 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3.2.7 LPS 对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影响第46-47页
 3.3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LPS 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第49-54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9页
  4.1.1 仪器和试剂第49页
  4.1.2 实验方法第4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4.2.1 抑制剂或供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50页
  4.2.2 抑制剂或供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50-51页
  4.2.3 抑制剂或供体对ERK,p38 的影响第51-52页
  4.2.4 抑制剂或供体对iNOS 的影响第52-53页
  4.2.5 抑制剂或供体对ICAM-1 的影响第53页
 4.3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4-65页
附录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慢性胃炎患者胃排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