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和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体系结构 | 第18-52页 |
2.1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概述 | 第18-29页 |
2.2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体系结构 | 第29-51页 |
2.2.1 基于SIMD和MIMD二级划分的处理结构 | 第32-36页 |
2.2.2 基于CORBA的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软件实现 | 第36-38页 |
2.2.3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实时成像处理资源需求分析 | 第38-44页 |
2.2.4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思路 | 第44-5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 第52-112页 |
3.1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宽带LMF信号的数字产生 | 第52-61页 |
3.1.1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可编程宽带LMF信号的产生 | 第52-57页 |
3.1.2 利用AD9854可编程产生宽带LMF信号的实现方案 | 第57-61页 |
3.1.2.1 AD9854概述及其控制寄存器的设置与实现 | 第57-59页 |
3.1.2.2 实际电路板及AD9854工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3.2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接收技术 | 第61-101页 |
3.2.1 带通信号采样理论 | 第61-65页 |
3.2.2 数字SAR接收机中的模数变换技术 | 第65-71页 |
3.2.2.1 模数变换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65-70页 |
3.2.2.2 数字SAR接收机中ADC与射频前端的接口 | 第70-71页 |
3.2.3 直接射频采样与数字正交解调技术 | 第71-101页 |
3.2.3.1 直接射频采样实现的形式 | 第71-72页 |
3.2.3.2 数字正交解调的实现途径 | 第72-80页 |
3.2.3.3 数字正交解调中的多级实现技术 | 第80-88页 |
3.2.3.4 DPD实现中I/Q通道不平衡性的多相滤波修正方法 | 第88-100页 |
3.2.3.5 实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3.3 数字SAR二维AGC技术 | 第101-112页 |
3.3.1 合成孔径雷达中二维AGC的工作原理 | 第101-102页 |
3.3.2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二维AGC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 第102-104页 |
3.3.3 数字化合成孔径雷达二维AGC的实现方式 | 第104-109页 |
3.3.4 实验结果 | 第109-112页 |
第四章 基于通用PC的数字SAR接收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112-130页 |
4.1 概述 | 第112-113页 |
4.2 PCI总线与设备 | 第113-115页 |
4.2.1 PCI总线技术 | 第113页 |
4.2.2 PCI设备 | 第113-115页 |
4.3 接收实验平台的硬件组成 | 第115-117页 |
4.3.1 GuPPI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15-116页 |
4.3.2 设计方案 | 第116-117页 |
4.4 低端数据处理程序的实现 | 第117-127页 |
4.4.1 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117-126页 |
4.4.2 低端数据处理 | 第126-127页 |
4.5 实际电路PCB板及部分实验结果 | 第127-13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30-132页 |
附录 | 第132-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