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引言 | 第12-24页 |
| ·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2-13页 |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3-14页 |
|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4-16页 |
| ·纳米氧化铬的主要性能及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 ·纳米材料的固定化 | 第17-19页 |
| ·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第19-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 理论研究 | 第24-50页 |
| ·量子化学理论 | 第24-26页 |
| ·从头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24-25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5页 |
| ·Hartree-Fock方法与密度泛函方法的比较 | 第25-26页 |
| ·量子化学操作平台 | 第26-31页 |
| ·应用软件及其介绍 | 第26-27页 |
| ·图形软件与量化软件的联合应用 | 第27-31页 |
| ·氧化铬结构的确立 | 第31-33页 |
| ·氧化铬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33-35页 |
| ·氧化铬簇模型的选取 | 第33-34页 |
|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 ·计算基组的选择 | 第35页 |
| ·计算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5页 |
| ·氧化铬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 ·不同的计算程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计算基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36页 |
| ·不同簇模型的能隙计算 | 第36-37页 |
| ·前线轨道分析 | 第37-38页 |
| ·周期性结构的能隙计算 | 第38-39页 |
| ·离子修饰的影响 | 第39-41页 |
| ·修饰模型确立 | 第39页 |
| ·离子修饰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纳米氧化铬的光催化机理 | 第41-50页 |
|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一般历程 | 第41页 |
| ·苯酚及羟基自由基的量化研究 | 第41-50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 ·主要试剂、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50-52页 |
| ·原料 | 第50页 |
| ·仪器及测试设备 | 第50页 |
| ·表征方法 | 第50-52页 |
| ·纳米氧化铬的制备 | 第52-53页 |
| ·实验原理 | 第52页 |
|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 ·化学复合镀及光催化 | 第53-55页 |
| ·化学镀纳米氧化铬的配方及工艺 | 第53-54页 |
| ·镀层质量检测 | 第54页 |
| ·粉体及镀层的光催化性研究 | 第54-55页 |
| 4 结果讨论 | 第55-71页 |
| ·纳米氧化铬的制备与表征 | 第55-64页 |
| ·非水体系固相化学反应机理探讨 | 第55-56页 |
| ·凝胶的TG-DSC分析 | 第56-57页 |
| ·不同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 第57-59页 |
| ·不同温度对氧化铬晶相及粒径的影响 | 第59-62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2-63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63-64页 |
| ·化学复合镀纳米氧化铬的研究 | 第64-67页 |
| ·镀液中纳米粒子含量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时间与镀速的关系 | 第66页 |
| ·化学复合镀镀层能谱分析 | 第66-67页 |
| ·镀层空隙率的测定 | 第67页 |
| ·原子力分析 | 第67页 |
| ·氧化铬的光催化性研究 | 第67-71页 |
| ·不同镀层的光催化性研究 | 第67-68页 |
| ·不同温度下纳米氧化铬的光催化性研究 | 第68-69页 |
| ·不同的搀杂对催化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 5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A | 第77-83页 |
| 附录B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