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部分 违法侦查行为概述 | 第12-32页 |
一、 违法侦查行为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 侦查行为的界定 | 第12-14页 |
(二) 违法侦查行为的界定 | 第14-17页 |
二、 违法侦查行为的分类 | 第17-22页 |
(一) 任意性违法侦查行为和强制性违法侦查行为 | 第17-18页 |
(二) 保全证据的违法侦查行为与保全人身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18-20页 |
(三) 侵犯人权的违法侦查行为与侵犯诉讼权利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20-21页 |
(四) 公开的违法侦查行为与秘密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21页 |
(五) 有主观过错违法侦查行为与无主观过错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21-22页 |
(六) 立案前的违法侦查行为与立案后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22页 |
三、 判定违法侦查行为应注意的几种情形 | 第22-26页 |
(一) 违法侦查行为与合法侦查行为的区分具有时空性 | 第22-24页 |
(二) 未遵守侦查期间规定的违法侦查行为 | 第24-25页 |
(三) 诱惑侦查在我国具有实践合理性,但不具有合法性 | 第25-26页 |
四、 违法侦查行为产生的法律原因 | 第26-29页 |
(一) 侦查行为法律规制的不缜密 | 第26-27页 |
(二) 侦查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力 | 第27页 |
(三) 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未得到充分保障 | 第27-28页 |
(四) 证据制度不完善 | 第28-29页 |
(五) 对违法侦查主体的惩治力度不够 | 第29页 |
五、 违法侦查行为的危害 | 第29-32页 |
(一) 侵害人权 | 第29-30页 |
(二) 侦查工作理性发展的缓慢、停滞 | 第30-31页 |
(三) 削弱司法公信力,冲击法律权威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遏制违法侦查行为的法理思考 | 第32-42页 |
一、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 | 第32-37页 |
(一) 刑事诉讼归属于“纯粹的程序正义” | 第32-33页 |
(二) 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具体认识 | 第33-34页 |
(三) “刑事诉讼归属于纯粹的程序正义”的认识基础 | 第34-35页 |
(四) 合法侦查行为是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5-37页 |
二、 目的正当性和手段正当性的融合 | 第37-42页 |
(一) 目的--手段模式的认识 | 第37-38页 |
(二) 目的正当性和手段正当性的融合 | 第38-42页 |
第三部分 违法侦查行为法律对策研究 | 第42-61页 |
一、 违法侦查行为法律对策研究概述 | 第42-43页 |
二、 违法侦查行为法律对策的具体研究 | 第43-61页 |
(一) 侦查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备 | 第43-46页 |
(二) 完善侦查行为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6-50页 |
(三) 加大司法投入力度 | 第50-52页 |
(四) 侦查行为的有效监督 | 第52-55页 |
(五) 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 | 第55-56页 |
(六) 侦查主体的责任配置 | 第56-58页 |
(七) 加强对违法侦查行为直接受害人的法律援助 | 第58-61页 |
参考书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