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3页 |
1 前言 | 第13-19页 |
·能量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能量生态学的起源 | 第13-14页 |
·能量生态学在生态学中发展的重要性 | 第14页 |
·国内外能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木麻黄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木麻黄水分生态 | 第16页 |
·木麻黄养分生态 | 第16-17页 |
·木麻黄盐分生态 | 第17-18页 |
·木麻黄能量生态学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1页 |
·热值测定 | 第21-22页 |
·气象数据的采集 | 第22页 |
·凋落物收集 | 第22页 |
·分解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78页 |
·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 | 第23-55页 |
·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的生物量 | 第23-29页 |
·木麻黄林分现存生物量及其分布结构 | 第23-24页 |
·木麻黄林分生产力 | 第24页 |
·林分凋落物年变化 | 第24-29页 |
·能量 | 第29-54页 |
·林分中各组分热值 | 第29-48页 |
·林分样木各组分热值 | 第29-31页 |
·林分中各月份活小枝、凋落物各组分干重热值 | 第31-36页 |
·林分中各月份活小枝、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 | 第36-41页 |
·林分中各月份活小枝、凋落物各组分去灰分热值 | 第41-44页 |
·木麻黄人工林内凋落物分解过程热值 | 第44-48页 |
·林分现存能量及其分布结构 | 第48-49页 |
·林分能量净固定量 | 第49-50页 |
·林分能量年归还量 | 第50-53页 |
·林分的太阳能转化率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海岸不同立地木麻黄林的能量变化 | 第55-64页 |
·不同立地木麻黄林分现存生物量分布结构 | 第55-57页 |
·不同立地木麻黄林分现存能量分布结构 | 第57-61页 |
·不同立地木麻黄林分中各组分热值 | 第57-60页 |
·不同立地木麻黄林分中现存能量 | 第60-61页 |
·不同立地木麻黄林净生产力和能量的净固定量和归还量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木麻黄思混交林的能量特征 | 第64-71页 |
·木麻黄混交林现存生物量分布与结构 | 第64-66页 |
·木麻黄思混交现存生物量的分布与结构 | 第64-66页 |
·木麻黄思混交凋落物归还量 | 第66页 |
·木麻黄思混交林能量分布与结构 | 第66-70页 |
·木麻黄思混交林各组分热值 | 第66-68页 |
·木麻黄思混交林能量现存量 | 第68-70页 |
·木麻黄思混交林能量归还量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海岸沙地木麻黄、厚英相思、湿地松林能量的比较 | 第71-78页 |
·不同树种林分现存生物量 | 第71-72页 |
·不同树种林分现存能量 | 第72-77页 |
·不同树种林分中各组分的热值 | 第72-75页 |
·不同树种林分中能量现存量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78-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