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用SSR标记对玉米优良自交系血缘类群及杂优模式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1 文献综述第8-27页
   ·玉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8-10页
   ·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第10-21页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概念和意义第10-11页
     ·我国玉米育种中核心种质的更替第11-13页
     ·种质类群划分的方法和杂优群、杂优模式的研究进展第13-21页
   ·遗传标记的类型和发展及其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第21-27页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发展第21-25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主要应用第25-27页
2 引言第27-2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供试自交系材料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35页
     ·DNA提取第28-31页
     ·SSR引物第31页
     ·PCR反应体系第31页
     ·PCR反应程序第31-32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32-34页
       ·扩增DNA变性第32页
       ·电泳准备第32-33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第33页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第33-34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4-35页
     ·田间试验第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48页
   ·玉米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第35-38页
   ·豫自87-1及豫自87-3的血缘关系的归宿第38-40页
     ·SSR分子标记对16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第38-39页
     ·依据特殊配合力对16个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第39-40页
   ·SSR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第40-42页
     ·豫玉22强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第40-41页
     ·杂种优势与基因组杂合度第41页
     ·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及主要杂优模式变迁第42-48页
     ·1981-2003年河南省玉米主要种质基础研究第42-47页
     ·河南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优模式建立第47-4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8-53页
   ·豫自87-1血缘组成第48-49页
   ·依配合力聚类结果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9-50页
   ·先锋杂交种选系再利用的可能性探讨第50-51页
   ·传统杂种优势群种质系统的改良和创新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英文摘要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缝重力坝静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下一篇:遗传算法在排水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