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大小孢子发生、配子体发育及受精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前言 | 第8-21页 |
| ·国内外植物胚胎学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 ·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 | 第8-11页 |
|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化学研究 | 第11-14页 |
| ·水曲柳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水曲柳胚胎学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水曲柳地理生态学特性 | 第17-19页 |
| ·形态特征 | 第17页 |
| ·地理分布 | 第17-18页 |
|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 第18-19页 |
| ·保护价值 | 第19页 |
|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9页 |
| ·材料的采集和固定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 ·实体观察 | 第21页 |
| ·爱氏苏木精染色主要试剂和制片过程 | 第21-23页 |
| ·底片冲洗和照片放大 | 第23-25页 |
| ·照片放大倍数的计算 | 第25页 |
| ·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花粉管的荧光观察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 ·水曲柳花的一般特征 | 第29页 |
| ·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 第29-32页 |
| ·小孢子发生 | 第29页 |
| ·雄配子体发育 | 第29-30页 |
| ·花药壁的发育 | 第30-32页 |
|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 第32-34页 |
| ·大孢子发生 | 第32-33页 |
| ·雌配子体发育 | 第33页 |
| ·雌花中雄蕊的退化 | 第33-34页 |
| ·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 | 第34-36页 |
| ·受精过程 | 第36-38页 |
| ·花柱的结构 | 第36页 |
| ·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花粉管进入胚囊 | 第36页 |
| ·双受精现象 | 第36-38页 |
| ·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 | 第38-39页 |
| ·胚的发育 | 第38-39页 |
| ·胚乳的发育 | 第39页 |
| ·雄配子体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 第39-41页 |
| ·花药壁贮存营养物质的消长 | 第39-40页 |
| ·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和雄配子体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40-41页 |
| ·木犀科与相关类群主要胚胎学特征的比较 | 第41-43页 |
| 4 结论及讨论 | 第43-48页 |
| ·水曲柳的胚胎学特征 | 第43-45页 |
| ·花粉成熟 | 第43-44页 |
| ·退化助细胞的“位置效应” | 第44页 |
| ·花药细胞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含量变化 | 第44-45页 |
| ·水曲柳胚胎学研究的系统学意义 | 第45-48页 |
| ·木犀科系统分类与进化 | 第45页 |
| ·雌雄异熟现象的系统学启示 | 第45-46页 |
| ·雌花中退化雄蕊的系统学启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图版说明 | 第57-62页 |
| 图版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