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生命权的含义 | 第12-15页 |
1.2 生命权的性质 | 第15-16页 |
1.3 生命及生命权的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1.4 生命权的宪法意义 | 第17-19页 |
1.5 生命权的法文化审视 | 第19-21页 |
第2章 生命权的基本理论 | 第21-30页 |
2.1 生命权的内容 | 第21-23页 |
2.2 生命权的主体和客体 | 第23-24页 |
2.3 生命权的限制 | 第24-26页 |
2.4 支配生命权的几种特殊行为 | 第26-30页 |
第3章 我国对生命权保护的现状 | 第30-42页 |
3.1 生命权救济的法律法规 | 第30-34页 |
3.2 生命权救济理论莫衷一是 | 第34-42页 |
第4章 完善生命权的若干思考 | 第42-51页 |
4.1 生命权本体应当享有生命权的民事救济权 | 第42-43页 |
4.2 死者近亲属行使的是双重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43-44页 |
4.3 双重损害赔偿请求权要求确立双重的赔偿范围 | 第44-45页 |
4.4 确立“继承丧失主义”的立法体例以提高救济水平 | 第45-46页 |
4.5 确立充分的精神赔偿原则、统一赔偿原则以区别其他人身权损害赔偿 | 第46-47页 |
4.6 建立统一的死亡赔偿制度 | 第47-48页 |
4.7 在法律上确认安乐死的合法性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