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第一节 元胞自动机简述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7-19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3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3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22-23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3-25页
  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2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4-2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CA的地理过程模拟机制及局限性第26-51页
 第一节 地理过程分析的基础第26-36页
  1 地理空间第27-28页
  2 地理梯度第28-31页
  3 地理流第31-33页
  4 空间关系第33-36页
 第二节 元胞自动机的地理过程表达机制第36-43页
  1 元胞、状态和元胞空间与地理空间第36-37页
  2 邻居规则与地理梯度第37-39页
  3 元胞状态转换规则与地理流第39-42页
  4 元胞自动机的空间关系表达第42-43页
 第三节 元胞自动机地理过程模拟的局限性第43-50页
  1 基于几何空间的空间概念思想第43-46页
  2 基于均匀介质的元胞流第46-48页
  3 局部演化规则第48-50页
  4 局限性实质第5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概念模型第51-66页
 第一节 元胞自动机模型拓展的传统思路第51-53页
 第二节 基于地理特征的CA模型构造规则扩展第53-63页
  1 基于几何和属性综合的元胞实体第53-55页
  2 基于几何和属性综合的邻居模型第55-60页
  3 引入属性控制的元胞局部演化规则第60-63页
 第三节 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应用模型流程第63-6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型GFCA-URBAN第66-87页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的发展第66-68页
  1 CA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方面的应用第67-68页
  2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的局限性和扩展研究第68页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动力机制与CA模型描述第68-76页
  1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第69-70页
  2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动力机制第70-72页
  3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机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描述第72-76页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的特征概念表达第76-81页
  1 土地利用元胞实体描述第76-77页
  2 基于交通属性的邻居选择第77页
  3 引入属性控制的元胞局部演化规则第77-81页
 第四节 GFCA-URBAN模型软件系统第81-85页
  1 模型基本流程第81-83页
  2 系统主界面及功能第83-8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实证研究第87-120页
 第一节 土地利用演化特征第87-90页
  1 建设用地形态演化第87-88页
  2 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第88-90页
 第二节 土地利用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第90-101页
  1 建设用地制约第90-94页
  2 城市功能演化分析第94-99页
  3 规划与交通因素分析第99-101页
 第三节 图形数据处理与主要参数第101-108页
  1 图形数据处理第101-105页
  2 主要参数第105-108页
 第四节 模型运行、评价与结果分析第108-118页
  1 模型运行结果第108-111页
  2 模型科学性评价第111-116页
  3 结果分析第116-11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第120-125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120-123页
  1 关于CA地理过程模拟机制第120-121页
  2 关于CA地理系统模拟的局限性第121页
  3 关于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GeoFeature-CA第121页
  4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型GFCA-Urban第121-122页
  5 关于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第122-123页
 第二节 主要创新及后续研究第123-125页
主要考参文献第125-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简介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研究
下一篇:水溶性多羟基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