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选型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1.2.1 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9-15页 |
1.2.2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 第18-32页 |
2.1 概述 | 第18-19页 |
2.2 框架结构体系 | 第19-21页 |
2.1.1 体系简介 | 第19-20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20页 |
2.2.3 结构优缺点 | 第20-21页 |
2.3 框架—支撑体系 | 第21-25页 |
2.3.1 体系简介 | 第21-23页 |
2.3.2 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3 结构优缺点 | 第24-25页 |
2.3.4 工程实例 | 第25页 |
2.4 框架—墙板体系 | 第25-27页 |
2.4.1 体系简介 | 第25-26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26页 |
2 . 4 . 3 结构优缺点 | 第26-27页 |
2.5 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体系 | 第27-29页 |
2.5.1 体系简介 | 第27-28页 |
2.5.2 结构优缺点 | 第28页 |
2.5.3 工程实例 | 第28-29页 |
2.6 交错桁架体系 | 第29-31页 |
2.6.1 体系简介 | 第29-30页 |
2.6.2 结构优缺点 | 第30页 |
2.6.3 工程实例 | 第30-31页 |
2.7 筒体结构体系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不同结构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32-47页 |
3.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计算分析 | 第32-36页 |
3.2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计算分析 | 第36-39页 |
3.3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计算分析 | 第39-42页 |
3.4 纯钢框架结构体系计算分析 | 第42-45页 |
3.5 计算结果比较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有限元动力分析 | 第47-61页 |
4.1 概述 | 第47-48页 |
4.2 有限元动力分析 | 第48-60页 |
4.2.1 动力分析概述 | 第48-51页 |
4.2.2 动力分析的计算模型 | 第51-54页 |
4.2.3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4-57页 |
4.2.4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内容和结论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