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表面科学简介 | 第15-16页 |
·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 第17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7-18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气敏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n 型半导体气敏传感材料 | 第20-22页 |
·p 型半导体气敏传感材料 | 第22-24页 |
·水滑石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LDHs 的性能 | 第25-26页 |
·LDHs 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和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27-28页 |
·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 | 第27-28页 |
·LDHs 前驱体法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8页 |
·LDO 的应用前景 | 第28-29页 |
·水滑石拓扑转变的特点 | 第29页 |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9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1页 |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1-35页 |
·LDHs 单一前驱体的制备 | 第31-34页 |
·NiFe-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2页 |
·MgFe-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2页 |
·MgNiFe-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2页 |
·MgCoFe-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CoFe-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3页 |
·α-Mg(OH)2前驱体的制备 | 第33页 |
·α-Ni(OH)2前驱体的制备 | 第33页 |
·α-Co(OH)2前驱体的制备 | 第33页 |
·NiFe(II)Fe(III)-CO3LDHs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3-34页 |
·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气敏性能的评价 | 第34-35页 |
·分析及表征手段 | 第35-38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析仪 | 第3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 | 第35-36页 |
·TG-DTA 分析及表征 | 第36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 | 第36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及表征 | 第36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及表征 | 第36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及分析 | 第36页 |
·低温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表征及分析 | 第36-37页 |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及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83页 |
·镍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气敏性能 | 第38-58页 |
·NiFe-CO3LDH 前驱体的结构表征 | 第38-41页 |
·镍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能关联 | 第41-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镁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58-72页 |
·MgFe-CO3LDHs 前驱体的结构表征 | 第58-64页 |
·镁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能关联 | 第64-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气敏应用体系的扩展 | 第72-83页 |
·钴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气敏性能 | 第72-75页 |
·镁镍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气敏性能 | 第75-79页 |
·镁钴铁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气敏性能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102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