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品种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24页 |
|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第12-20页 |
| ·细胞壁的类型 | 第12-13页 |
|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 第13-17页 |
| ·多糖 | 第13-16页 |
| ·木质素 | 第16-17页 |
| ·细胞壁蛋白 | 第17页 |
| ·细胞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 第17-19页 |
| ·机械力量 | 第17-18页 |
| ·电性 | 第18页 |
| ·多孔性 | 第18-19页 |
| ·亲水/疏水的特性 | 第19页 |
| ·机械力量作为壁的特殊性能 | 第19-20页 |
| ·厚焦组织 | 第19页 |
| ·厚壁组织 | 第19-20页 |
| ·木管胞分子 | 第20页 |
| ·叶绿体 | 第20-23页 |
| ·基本的光合膜系统 | 第21页 |
| ·光台膜上膜脂种类及其分布 | 第21-22页 |
| ·光合膜上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 | 第22页 |
| ·编码叶绿体的基因组 | 第22页 |
| ·禾谷类作物的叶绿体 | 第22-2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性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材料及处理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茎秆抗倒伏力测定 | 第24-25页 |
| ·茎秆解剖与结构特征测量 | 第25页 |
| ·组织化学染色 | 第25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25页 |
|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页 |
| ·纤维的离析 | 第26页 |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 第26-27页 |
| ·超薄切片样品制备与观察 | 第27页 |
| ·氧电极法测定放氧速率 | 第27-28页 |
| 3 结果 | 第28-42页 |
| ·高产小麦品种的抗倒伏力 | 第28页 |
| ·小麦的茎秆解剖结构 | 第28-30页 |
| ·植株高度 | 第28-29页 |
| ·横切面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 ·高产小麦品种茎秆的木质素含量及成分 | 第30-35页 |
|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30-31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结果 | 第31-32页 |
|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结果 | 第33-35页 |
| ·高产小麦品种茎秆的纤维特性 | 第35-40页 |
| ·杂交小麦新品种与亲本对照的纤维特性 | 第35-37页 |
| ·纤维的FTIR图谱 | 第37-39页 |
| ·AFM图像 | 第39-40页 |
| ·小麦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 第40页 |
| ·衰老过程中的京411的旗叶和芒的放氧速率比较 | 第40-42页 |
| 4 讨论 | 第42-57页 |
| ·高产小麦品种的抗倒伏力 | 第42-44页 |
| ·小麦的茎秆解剖结构分析 | 第44页 |
| ·高产小麦品种茎秆的木质素分析 | 第44-52页 |
| ·组化染色分析 | 第46-48页 |
| ·CLSM分析 | 第48-49页 |
|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2页 |
| ·高产小麦品种茎秆的纤维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 ·小麦茎杆的细胞壁的纤维形态分析 | 第52-53页 |
| ·纤维的FT-IR分析 | 第53页 |
| ·细胞壁上微纤丝的沉积 | 第53-55页 |
| ·小麦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光合活性分析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72页 |
| 图版说明 | 第72-73页 |
| 图版 | 第73-76页 |
| 附件 | 第76-84页 |
| 附录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