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煤矸石作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的性能研究
| 一 绪论 | 第1-29页 |
| 1 填充聚合物用无机粒子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 (1) 无机粒子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2) 填充聚合物用无机粒子的超细粉碎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3) 填充聚合物用无机粒子的改性进展 | 第16-21页 |
| 2 煤矸石利用现状 | 第21-23页 |
| (1) 煤矸石作能源 | 第22页 |
| (2) 利用煤矸石充填矿井采空区、回填塌陷区 | 第22页 |
| (3) 煤矸石作化工原料 | 第22-23页 |
| (4) 煤矸石作建筑材料 | 第23页 |
| 3 煤矸石粒子作橡胶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1) 煤矸石作填料的优势 | 第23-25页 |
| (2) 煤矸石的粒度与补强性能的关系 | 第25页 |
| (3) 煤矸石的表面处理 | 第25-26页 |
| (4) 煤矸石的煅烧 | 第26-27页 |
| 4 选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 (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二 煤矸石的性质测试和表征 | 第29-36页 |
| 1 工业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 | 第29-32页 |
| (1) 水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 (2) 灰分的测定 | 第30页 |
| (3) 挥发分的测定 | 第30-31页 |
| (4) 煤矸石灰分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 2 煤矸石的岩相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 3 煤矸石的差热分析 | 第33-34页 |
| 4 煤矸石DBP吸油值的测定 | 第34页 |
| 5 小结 | 第34-36页 |
| 三 煤矸石的超细粉碎和粒度分析 | 第36-54页 |
| 1 引言 | 第36页 |
| 2 煤矸石的超细粉碎 | 第36-38页 |
| (1)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6页 |
| (2) 超细气流粉碎系统 | 第36-38页 |
| (3) 煤矸石超细气流粉碎过程 | 第38页 |
| 3 煤矸石的粒度 | 第38-51页 |
| (1) 粉体粒度 | 第38-40页 |
| (2) 煤矸石粒度测定 | 第40-41页 |
| (3) 粒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 4 超细粉碎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51-52页 |
| 5 小结 | 第52-54页 |
| 四 煤矸石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54-65页 |
| 1 引言 | 第54页 |
| 2 煤矸石的表面改性 | 第54-55页 |
| (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54页 |
| (2) 表面改性实验 | 第54-55页 |
| 3 煤矸石表面改性机理讨论 | 第55-58页 |
| (1) 硅烷偶联剂改性机理 | 第55-57页 |
| (2)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机理 | 第57-58页 |
| 4 煤矸石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 | 第58-63页 |
| (1) 活化指数法评价煤矸石改性效果 | 第60-62页 |
| (2) 红外光谱方法评价煤矸石改性效果 | 第62-63页 |
| 5 小结 | 第63-65页 |
| 五 混炼胶的加工及性能测试 | 第65-73页 |
| 1 引言 | 第65页 |
| 2 塑炼和混炼 | 第65-66页 |
| (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65页 |
| (2) 塑炼混炼工艺 | 第65-66页 |
| 3 硫化 | 第66-67页 |
| 4 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67页 |
| 5 开炼机混炼影响因素 | 第67-70页 |
| (1) 混炼温度对混炼的影响 | 第69页 |
| (2) 填料性质对混炼温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 (3) 辊矩,混炼时间对混炼的影响 | 第70页 |
| 6 硫化的影响因素 | 第70-72页 |
| 7 小结 | 第72-73页 |
| 六 煤矸石的性质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第73-88页 |
| 1 引言 | 第73页 |
| 2 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 | 第73-76页 |
| 3 粒度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第76-79页 |
| 4 表面性质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 5 偶联剂改性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 6 填充量大小对补强作用的影响 | 第82-85页 |
| 7 煅烧煤矸石与非煅烧煤矸石填充橡胶比较 | 第85-86页 |
| 8 小结 | 第86-88页 |
| 七 总结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