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开车稀密路方案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概况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图像处理相关技术简介 | 第15-38页 |
|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 第15-22页 |
| ·图像 | 第15-16页 |
| ·位映像 | 第16页 |
| ·位图 | 第16-17页 |
| ·色彩系统 | 第17-19页 |
| ·调色板 | 第19-20页 |
| ·256色位图 | 第20页 |
| ·24位真彩色图像 | 第20页 |
| ·灰度图 | 第20-21页 |
| ·图像格式 | 第21页 |
| ·设备无关位图 | 第21-22页 |
| ·图像处理系统 | 第22-24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24-27页 |
| ·灰度直方图 | 第24-25页 |
| ·模板操作 | 第25-26页 |
| ·图像平滑 | 第26-27页 |
| ·图像颜色处理 | 第27-32页 |
| ·真彩色位图转换为256色位图 | 第27-32页 |
| ·256色位图转换为灰度图 | 第32页 |
| ·图像空间变换理论 | 第32-37页 |
| ·引言 | 第32-34页 |
| ·一般变换 | 第34-35页 |
| ·仿射变换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消除开车稀密路的研究现状 | 第38-50页 |
| ·概述 | 第38-43页 |
| ·开车稀密路产生原因 | 第38-42页 |
| ·研究开车稀密路的意义 | 第42-43页 |
|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43-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的整体方案 | 第50-58页 |
| ·简介 | 第50页 |
|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的整体方案 | 第50-53页 |
|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原理 | 第50-53页 |
| ·对织机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 第53页 |
| ·实验室织口位置精确检测的装置设计及其部件说明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图像匹配方法检测织口位移的研究 | 第58-85页 |
| ·图像匹配 | 第58-72页 |
| ·图像匹配算法的分类 | 第58-61页 |
| ·常用图像匹配算法 | 第61-72页 |
| ·使用模板匹配法检测织口位移 | 第72-73页 |
| ·系统参数的标定 | 第73-76页 |
| ·系统参数的标定方法原理 | 第73-74页 |
| ·利用Hough变换标定 | 第74-76页 |
| ·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76-84页 |
| ·经纱张力相同但亮度不同的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78-79页 |
| ·亮度基本相同但经纱张力不同的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79页 |
| ·亮度及经纱张力均不相同的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79-81页 |
| ·织物经纱混合物经过蠕变和松弛的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81-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总结 | 第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