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CT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1 前言 | 第8-9页 |
| 2 猪高繁殖力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排卵数 | 第9-10页 |
| ·胚胎存活率 | 第10页 |
| ·子宫容积 | 第10-11页 |
| ·胎盘效率 | 第11-12页 |
| ·激素水平 | 第12-13页 |
| 3 控制产仔数的候选基因或QTLs | 第13-17页 |
| ·雌激素受体基因 | 第13-14页 |
| ·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 | 第14页 |
| ·骨桥蛋白位点 | 第14-15页 |
| ·视黄酸受体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第15页 |
| ·催乳素受体基因 | 第15页 |
| ·猪产仔数的QTLs | 第15-17页 |
| ·排卵率 | 第15-16页 |
| ·黄体数 | 第16页 |
| ·产仔数 | 第16页 |
| ·初情期 | 第16页 |
| ·妊娠期 | 第16页 |
| ·子宫长度 | 第16-17页 |
| 4 骨形成蛋白15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骨形成蛋白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 ·骨形成蛋白的发现 | 第17页 |
| ·骨形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18页 |
|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结构 | 第18-19页 |
|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功能 | 第19-22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三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 ·菌株和克隆载体 | 第23页 |
| ·实验动物血样 | 第23页 |
| ·酶与引物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 ·试剂和溶液 | 第24-2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 ·猪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 ·基因组DNA的浓度测定与质量检测 | 第26页 |
| ·猪BMP15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多态性研究 | 第26-28页 |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8-29页 |
| ·纯化后PCR产物的克隆 | 第29-30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29-30页 |
| ·PCR产物的连接 | 第30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30页 |
| ·质粒DNA的小规模抽提 | 第30-32页 |
| 第四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 1 猪BMP15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克隆、测序 | 第32-34页 |
| 2 BMP15基因的SN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36页 |
| ·BMP15基因SNP多态性 | 第34-35页 |
| ·BMP15基因SNP多态性PCR-RFLP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35-36页 |
| 3 BMP15基因位点在不同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36-37页 |
| 4 BMP15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39-43页 |
| 1 比较基因组学 | 第39页 |
| 2 影响酶切的因素 | 第39页 |
| 3 PCR产物的克隆 | 第39-40页 |
| ·CaCl_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39-40页 |
| ·连接 | 第40页 |
| 4 SNP突变研究 | 第40页 |
| 5 BMP15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 第40-41页 |
| ·BMP15基因单碱基突变的研究 | 第40-41页 |
| ·BMP15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41页 |
| 6 测序结果序列分析 | 第41页 |
| 7 结论 | 第41-42页 |
| 8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