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1-27页 |
·生态足迹的概念 | 第11-12页 |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 第12-15页 |
·生态足迹模型假设 | 第12-14页 |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步骤 | 第14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主要优缺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国内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 第27-64页 |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概念 | 第27-29页 |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 第29-33页 |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划分 | 第29-30页 |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第30页 |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 | 第30-33页 |
·水资源生态赤字或盈余 | 第33页 |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新疆各地区 2010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 第35-56页 |
·新疆各地区 2010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35-47页 |
·新疆各地区 2010 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 | 第47-56页 |
·新疆 2001—2010 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 第56-64页 |
第四章 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方法的新疆地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 第64-73页 |
·评价指标选取与说明 | 第64-66页 |
·投影寻踪分类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 第66-68页 |
·模型计算及结果 | 第68-73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与不足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