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工作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相关研究工作 | 第14-28页 |
§2.1 高速报文捕获技术 | 第15-22页 |
·访问数据链路层方法 | 第15-19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19-21页 |
·报文监听的方式 | 第21-22页 |
§2.2 入侵报警信息融合技术 | 第22-27页 |
·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报警关联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关联检测框架CRIM | 第26-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高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34页 |
§3.1 系统组成 | 第28-32页 |
·高速报文捕获与存储子系统 | 第29-30页 |
·入侵检测子系统 | 第30-31页 |
·分析子系统 | 第31页 |
·控制机 | 第31-32页 |
§3.2 系统数据控制流程 | 第32-33页 |
§3.3 监控系统自身的安全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高速报文捕获与存储子系统中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34-42页 |
§4.1 报文分流策略和负载均衡算法 | 第34-36页 |
·报文分流策略 | 第34页 |
·基于TCP流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34-36页 |
§4.2 文件加载系统 | 第36-39页 |
·零拷贝方式的报文捕获 | 第36-38页 |
·原始报文的存储 | 第38-39页 |
§4.3 数据库加载子系统 | 第39-40页 |
§4.4 时间同步 | 第40-41页 |
§4.5 用实时操作系统提高报文捕获效率 | 第41页 |
§4.6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分析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55页 |
§5.1 报警信息融合模块 | 第42-51页 |
·相关知识 | 第42-45页 |
·报警信息融合模型 | 第45-48页 |
·报警信息融合模型的实现 | 第48-51页 |
§5.3 基于报警关联的危害度评测模型 | 第51-53页 |
§5.4 入侵预警模块 | 第53-54页 |
§5.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系统原型的测试与评估 | 第55-60页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55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55-56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56-59页 |
·报文捕获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数据入库性能测试 | 第58-59页 |
·报警信息融合性能测试 | 第59页 |
§6.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