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肉质性状的系统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牛肉品质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 ·肉的营养品质研究 | 第13-15页 |
| ·肉的常规营养成分 | 第13-14页 |
| ·氨基酸和脂肪酸 | 第14-15页 |
| ·矿物质 | 第15页 |
| ·维生素 | 第15页 |
| ·肉的食用品质 | 第15-21页 |
| ·肉的颜色与肉质 | 第15-17页 |
| ·肉的风味与肉的品质 | 第17-19页 |
| ·肉的嫩度、组织学特性与肉的品质 | 第19-20页 |
| ·肉的多汁性与肉的品质 | 第20页 |
| ·其它理化性状与肉质 | 第20-21页 |
| ·胴体分割 | 第21-24页 |
| ·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 第21页 |
| ·性别与动物的生长发育 | 第21-22页 |
| ·肉牛胴体的分割 | 第22-24页 |
| ·秦川牛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 ·历史 | 第24-25页 |
| ·展望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屠宰处理 | 第28页 |
| ·指标的测定 | 第28-29页 |
| ·资料处理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 ·不同性别秦川牛及其胴体不同部位肉质性状分析 | 第30-35页 |
|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第30-32页 |
| ·肉色、pH、嫩度和系水力分析 | 第32-34页 |
| ·肌肉组织学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 ·风味物质分析 | 第35页 |
| ·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5-37页 |
| ·聚类分析 | 第37-40页 |
| ·不同部位切块聚类分析 | 第37-40页 |
| ·肉质指标间聚类分析 | 第40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8页 |
| ·性别与牛肉质量 | 第42-43页 |
| ·不同部位切块与牛肉的品质 | 第43-44页 |
| ·肉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 第44-47页 |
| ·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部位牛肉块的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 ·肉质指标间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 ·关于秦川牛生产高档牛肉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 附件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